![](https://img.haomeiwen.com/i3353434/b592bca6aef856fe.png)
最近,公司招聘了一批高职院校的大专实习生,目前的岗前培训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要正式进入职场了。
在他们进入职场前,我还是要把这段时间以来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一些感悟写出来,送给他们,也送给所有即将踏入职场的人士。
一
2个月前我通过校园招聘录用了一批实习生,为了方便交流、加深对他们的了解,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2所高校近30名应届实习生)。
从建群至今,我在群里或私聊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同学提出过一些感觉很LOW的问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现摘录如下(绝对真实):
老师,你那边(注意他用的是你)的地址能否发个过来?
老师,你那边快递能不能到?快递地址填什么地方?
老师,我想问问去你那边怎么走?如何坐车比较方便?
老师,你那边有卖生活用品的吗?
老师,我父母让我专升本,我自己想先实习,你给个意见?
老师,你的电话号码发过来?
老师,我让别人给我买动车票,我取票时才发现取不了票,原来是同学用的他身份证号码买的票,我不知道要用我的身份证。我可能晚点到啊,见谅!
老师,下午那个HR美女的电话我没记住,公司给的餐券我还没领到,你能否把他的电话发过来?
......
说实话,当微信里收到这些实习生的问题时,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二
为什么说又好气又好笑呢?我觉得他们的观念一点都没转变过来,如果不是我善良的话,问这些问题的人我就直接咔嚓掉了,因为我感觉他们的问题真的很LOW,理由如下:
1.没有主人翁意识。既然已经被我们录用为实习生了,是不是将“你们公司”改成“我们公司”?你在面试中说的对公司的喜欢和认同是这样体现的吗?
2.依赖性强。这主要体现在他们遇到问题就想找其他人去处理(比如在网上买动车票),甚至想直接得到答案,所作所为完全就像一个小孩一样。
3.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直接就问。比如,公司地址,在发放给他们的宣传材料上、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公司网站上,甚至百度上都能查得到,这还用问吗?另外,有的同学竟然还问我的电话号码,这是多么粗心的人,我在宣讲时已经将个人的电话号码告知,如果真的没记住,也可以问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啊?
4.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比如,问我公司那边能不能买到生活用品,都什么年代了,还买不到生活用品?况且,我们公司有1000多人,如果无人卖生活用品其他人如何生活?另外,还问我乘车路线,其实这在宣讲中已经说明,公司网站上也有备注,实在不行,也可以用度娘啊?
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3353434/58d9ade1cdf15f66.jpg)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我给你以下几个忠告:
1.转变你的观念。你从投简历那天起,在心态上,你就要做好从一个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也就是你要从一个“学校人”转变为“企业人”。为此,你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从个体导向向团队导向转变。在学校是讲个性,你可以随意张扬;在企业讲团队,你需要同心协力。在学校是一个人答一张卷子,追求的是独立和自由;在企业是大家共同答一张卷子,追求的是协作和绩效。
二是从性情导向向职业导向转变。大学生相对是性情中人,生活方式比较自由,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可以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但企业人相对是被约束的人,企业人是在某一职业上受纪律、规范、规则、客户要求等约束的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应该是懂得自我约束的人。
三是从思想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大学是思想导向大学是培养思想家的摇篮,是一种思维体操,用牛顿、爱因斯坦、康德、黑格尔启迪大家,更多的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企业是行动导向,企业不需要你解释是什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不是想法,而是把想法变成现实。CEO叫首席执行官,而不是首席思想官。所以,我们不仅要想,最重要的是要做。
四是从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转变。大学生活是为未来做准备,与社会各类组织比较,任务和责任意识都很虚。企业强调必须承担责任,并把责任与权利关联。所以,你要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团队与企业负责。
2.从你选择这家企业开始,就要经常说“我、我们”,这是对企业认同的一个最基本体现。
3.问别人问题前(特别是HR),先思考:我能否先通过其他途径去解决?是否可通过网络、老师、同学去了解下?寻找其他人的帮助?
4.面试开始后,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HR考察你的一个窗口,与HR打交道时要尽量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让HR感觉你有一定职业化和职场意识。
5.亡羊补牢犹未晚。在即将进入职场前,除了要准备一套职业装,还要准备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如职场礼仪、沟通技巧、时间管理以及做事确认的习惯等,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做到提前占位,无缝对接。
四
大学生,你的职业生涯已经开始,这是你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你准备好了吗?祝你好运!
网友评论
1.我没强调要用您好,我只是说要多要用“我和我们”,没有说他们不尊重。
2.主人翁意识体现在细节!
3.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走出校门那一天开始锻炼,人际关系是门大学问,那些所谓的职场规则变革在非常大的外资如谷歌是可能存在的,但在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是改变不了的,不要被洗脑
观点不同吧
也许不对,别介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