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周做数据总结,在枯燥的查找粘贴对比之后,真正有趣的部分是去查自己写的事件记录,找技术运营渠道市场,弄清楚那些预料之外的数据变化的原因。
对于面向小众人群的app,选择普通的推广渠道会面临不精准、转化率差、留存低、用户获取成本高等问题。跟渠道的MM对每周的新增激活数据时,我们总会刨除掉一个数字——自然增长量。
我们的精力都花在分析某个渠道带来的激活和留存上,“自然增长”被丢在边上,就像一股神奇的自生力量,啊,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用户就是找到了我们呢。
直到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之前,我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下班和周末我喜欢参加微信QQ贴吧群或者朋友的聚会,将自己产品狗的属性隐藏起来,聊天认识朋友,吸收年轻人的精气。参加的局里面有默默摆弄手机的,也有人自来熟聊得特别嗨,有单身狗也有情侣,还有有对象但一个人来的。我更享受跟这些真实的用户,而不是我们产品经理脑中构想的什么家住朝阳区的心思细腻的王小姐一起玩耍。
去多了开始发现问题。这些各行各业的悸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在聚会上提什么“ 哎,我告诉你,最近发现一个特牛逼的app,特好用,我给你推荐一下……”
What!!!那自然增长的那些用户得从哪儿听说到我们才会想着去搜呢???
之前我们总默认口碑是一直有的,但事实是:用户在传播口碑,在提到你的app时,也需要场景。
比如没人会在一个比谁更酷炫的社交场合给别人推荐一个交友app,那会让你显得无比low。
哪些场景里的对话会自然而然地带出你的app呢?
“你跟你对象在哪儿认识的?”“在某社交软件上。”
“你在追的这个女孩在哪儿认识的?”“在某社交软件上。”
“你这个朋友在哪儿认识的?”“在某社交软件上。”
以上这类是通过人带出来app的口碑。能带出来的前提是用户已经在上面认识了值得说和朋友会问到的人,几率很低,但会直戳单身狗的痛点。
还有一类:
“我俩最近想去国外结婚了。”“正好我上次在某软件上看到有个帖子写的去国外结婚了,写得特好,你可以看看。”
“最近看啥有趣的东西了?”“一个帖子在直播她对象出轨了,我每天看。”
这类是通过口碑传播app的内容。
于是思路便出来了,我们想提高自然增长量,增强口碑的作用,除了鸡肋的邀请好友功能,还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
对这两种类型的口碑细化后,我们在app内和几个城市的QQ群里发布了调研问卷链接,重点想了解什么场景下用户会提起一款app,和别人说什么能让用户去搜索这款app注册使用。
不同场景落实成需求,涉及到了app内的多个功能模块,比如个人主页、帖子分享、聊天消息。梳理功能和划分优先级后,我们首先改版了帖子分享到站外的H5,突出了分享者的信息(非真实照片和真实姓名露出)和下载引导,并做了埋点。
这个小小的改进带来的效果是帖子分享到外部的数量与之前一致的前提下,自然增长的激活量比之前增加8%左右。
看似自然的行为都是被设计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