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前人类活着的必要因素是:水、空气和食物的话。
那么现代人活着的必要因素还须加上一条:水、空气、食物和手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管是吃饭、等公交、坐地铁,还是参加聚会、午休睡前,只要一闲下来,人们总就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
即使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也会继续划屏,翻看一些资讯短视频,来消遣自己的时间。
有人戏言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发明手机是为了节省时间,让一切变得快捷方便。但,最后回头才发现,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它所占用和浪费!”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成人如此,幼儿孩童亦是如此。
据相关调查显示:0-5岁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80%,3岁起就玩手机的孩子超过30%。
而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这种普及率也直接导致绝大多数的孩子手机成瘾。
我们是否该想想,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毁灭。
手机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负担和伤害。
随着「低头族」一词的衍生,「手机病」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布了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重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并且那些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个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换句话说,常和手机相伴的孩子,会变“笨”。
孩子看电子产品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无主观意识的过程。
电子产品里的内容无论多么精彩,孩子没有思考过程却能直接、轻易地看到结果,渐渐就会丧失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但是孩子沉迷手机仅仅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曾发布过一份报告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
●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
●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
●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报告》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孩子沉迷网络,家长有脱不了的干系。
家长对孩子不够关心、不制止、带头玩手机让孩子有样学样等,都是导致孩子沉迷在网络中的重要因素。
而为了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沉迷网游,前段时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各项新规。
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国家如何的改革,也只能限制部分时间,重头还是在家庭教育上。
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为亲情陪伴的替身,以身作则,才是重中之重。
现实表明,越是从小没玩够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电脑游戏——他们要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中无趣、沉闷、社交能力差的自己。
养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提供好的物质生活。
教育孩子,绝不会是依赖电子和智能产品。
对电子产品,我们应该做到合理使用而不沉迷。
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搭搭积木、做做手工,在户外追逐奔跑,那都会是孩子最健康、最怀念的童年时光~
当孩子跟父母一起
见识了山川日月、蓝海湖泊
感受了书香境界、人文真秘
体悟了原野奔跑、亲子之趣
又怎么会沉迷于一方小小电子屏幕呢
~
手工体验丨暖场团建丨亲子活动丨礼物定制
— END —
//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优加手作”,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