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日记旅行·在路上
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游记连载12)

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游记连载12)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09:09 被阅读1次

     10月7~8日:江西九江·浔阳江头·鄱阳湖口石钟山·安徽安庆小孤山

    本想去“含鄱口”,却因为没有游览车而作罢。不过好在没去,如此大雨哗哗,纵去也无法眺望鄱阳湖的湖光山色了。

    含鄱口(来自网络)

    资料:庐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庐山观日,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可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

    也想去“三叠泉”,亦无车,然我和小廖欲步行前往,却被两位贤妻死活不准,怕我们出事。无奈,只好不去。如此一来,我们就算枉自来了庐山,因为俗语说:“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庐山“淫雨”,真个是断送了我们的啊,竟让我们只得窝在旅馆打朴克等时间了。唉,这真是本次旅行最不如意的时刻……甚至还不如当年的李白与朱熹呢,人家是不知不遗憾啊:据悉,三叠泉曾长期未被发现,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和在它下游白鹿洞讲学的朱熹,都不知咫尺之地有此胜境。

    资料:庐山东南九叠谷,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

    下午1点,我们乘车下山。汽车照样急旋、俯冲,弄得全都晕车得厉害。“乓——”地一声,我们的车与一辆交错而过的卡车相撞,正好在爱人靠着的窗口下,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下车一看,车皮都挂翻了,真危险啊。

    下山后,匆忙赶往码头买到南京的夜行船票,却不料只有次日的,且还只有站票。小廖小吴侥幸被一家江上旅社(设在船上)拉去,并答应解决两张船票。我们没那么幸运,只好去附近找旅社过夜了。安顿好住宿后,实在又真想第二天走,我提议买站票,妻与表姐都不反对。当妻在码头售票窗口刚要买票时,一位军人正好来退票,且还是三张四等舱呢,真是因祸得福了!不过,正在这时,小廖小吴也找到我们,说能帮我们买到票呢,这可真叫“天无绝人之路”(出自元代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啊。我们与小廖小吴几度分开,又几度汇合,真有缘呢。

    说实在的,一路行来最让人能够安下心来踏实玩耍的,还是要先解决住宿与车船票,后面的行程必然还会是这样的,我们都有了足够的心里准备。

    九江,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你的丰彩吧。

    九江得名,据说古代有九条江在此汇合。传说亦有很多。最为人常记的称谓,至少应该与诗歌有关。九江古称“浔阳”,又名“江州”,我们可以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得到证实,何况还有“宋江浔阳江头吟反诗”这一家喻户晓的情节呢。漫步浔阳江畔,吟几句古诗,忆一段英雄豪杰,谁能够不为之心潮彭拜,激情奔涌?

    九江甘棠湖(来自网络)

    俗话说“九江古城,秀在一湖”,这湖就是甘棠湖,乃九江十景之一。甘棠湖古称景星湖(后人为感念唐江州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湖面开阔,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清风徐徐,微波细浪,折桥楼台,引胜入幽。远望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宋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白居易与李渤先后到江州任父母官,前者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后者留下举世闻名的“白鹿洞书院”(在庐山)。

    (上二图为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湖中有亭,初为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所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后北宋熙宁年间,取“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亭中一联云:“烟似彩云,秀色演成庐岭景;水如明镜,清光照彻浔阳城。”也就是说,在晴天里,站在亭前可以上眺而识尽“庐山真面目”呢。内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燕会亭等。正殿左壁有一长方石牌,上刻一巨大草书体字,乍看像“寿”字,细品则可看到由“九转成丹”四字合成,体现了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传为八仙中的吕洞宾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

    溯历史而上,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留于烟水亭内)。三国时,九江是东吴重镇。赤壁大战前,孙权曾雍军柴桑(距九江西南20公里处),湖江相通,此传说可能性极大。

    自古以来,九江就是舟车往来、商贾云集的通衢大邑,且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湖山连襟,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

    对于九江,我们终归是过客,浮光掠影,匆匆而去也。

    晚饭是与小廖小吴分开吃的,他们新婚旅行,自然应该好好享受一番,而我们,苦了几天也要好好吃一顿了……

    翌日(8日)上午9点,我们再一次登上客轮,继续长江之行。

    没想到,九江至南京的客轮如此拥挤,到下层五等舱看了一下,挤满了人。如若我们不幸是站票,那如何受得了哦。阿弥陀佛——阿门——

    客轮开出大约1小时,右前方江岸出现一处不很宽的湖口,待客轮驰近湖口向南极目眺望,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这就是著名的鄱阳湖了。总算一扫在庐山没能到含鄱口观鄱阳湖的遗憾。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纳境内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水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若泛舟湖上,可见其水势浩瀚,渔帆点点……又是臆想呢。不过在湖口右边,有一突出的山峰,是实实在在地美——依江临湖,树木葱茏,亭台殿宇,气势雄伟。这就是著名的石钟山胜境了。为何说是胜境?小小石钟山,高约60米,却因一篇《石钟山记》而高入云端,甚至进入了《古文观止》(清人吴楚材、吴调候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呢。

    古之石钟山,传说甚奇。玉帝为建凌霄宝殿派大力士筹办两石钟,寻三山五岳始得两座形声如钟之石山,挑石钟途经鄱阳湖口,桑树扁担断而将两山遗落湖口,上者为上石钟,下者为下石钟。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写的《石钟山记》,是游览了下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其文章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堪称典范。文中叙述了北魏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山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桴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韵徐歇”。文中还记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苏轼长子)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捉人,打人)”,“余方心动(心惊)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波浪激荡)而为此也。”

    石钟山在文化史上名垂千古,而在战争史上,也不枉自是兵家常争之地。石钟山地处险要,北扼长江,南锁鄱阳,自古有“江湖锁钥”之称。三国周瑜练过水兵,元末朱(元璋)陈(友谅)争胜出没无常,清“湖口大战”曾国藩曾受石达开攻击溃不成军。

    从客轮高处眺望,鄱阳湖口入长江处,清浊相交,连绵数里,形成一道天然的江湖分界线。据说,乘船南行,泛舟湖上,可置身(让我们再臆想一番吧)烟波浩淼,一望无垠间,碧波清风,飘然若游蓬莱仙岛,瞬间可达湖岛之大孤山(相传为唐代刺史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出家当和尚之处)。可惜哉,我们一晃而过,似白驹过隙也……

    客轮继续往安庆方向东北而行,航道即为江西与安徽的边界。阳光灿烂,江风拂面,站立船舷,扶栏眺望,舒畅之极,便觉人生知足矣(何况刚经过雨淋之苦后)。“呜——”汽笛似乎也舒坦地鸣叫着,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

    小孤山(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大约进入安徽境内两个小时,客轮左舷出现一座孤零零的小山,这就是被称为鄱阳湖内大孤山的姊妹——小孤山(呵呵,没有见到姐姐,见到了妹妹也不错)。《嘉靖九江府志》载:“小孤山在(彭泽)县北十里,大江之中,孑然为中流砥柱,故名。”小孤山被誉为“长江绝岛”,它“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与南岸的澎浪矶相对峙。这里东有马当之隘(马当/span今马垱是长江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地处江西彭泽县境内,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西有鄱阳之险,可谓险关天成也。

    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篇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其中笔墨过处就有对小孤山的精彩描述:“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险峻陡峭)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也。”“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指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有“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贩货的行商)莫漫狂(纵情、放荡),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引自苏轼《李思训画/span长江绝岛图》)。“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徘徊不忍去)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持,抓)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云,山有栖鹘甚多。”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有“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语)之说。传说有多种版本,都很优美动人。之一:彭郎的善良得到了仙女小姑的回报,又因恶魔压迫,彭郎随小姑投江而化为“小孤山”与“彭浪矶”。之二:聪慧懂医的小姐小姑与善良的卖鱼郞彭郞后花园相会,私订终身,即使被老爷拆散,小姑也追随彭郞而去,靠行医打鱼谋生,过着贫苦而自由的生活。之前彭郞送小姑一条拾来的金鱼,原为龙宫小太子,因贪玩遇险于沙滩,龙王救走小太子而杀害小姑全家。小姑彭郞回乡祭奠,船过洞庭湖口黑夜遇盗被活活拆散。后小姑欲投水自尽被峨眉山普贤真人相救,小姑从师后却日夜思念彭郞,师傅允其寻找而去。小姑遇险摔落,营救她的樵夫正是彭郎,更觉得患难夫妻,恩爱不已。夫妻俩又重新过着男打鱼、女行医的自在生活。认知又为小龙所害,幸亏小姑的师傅及时赶到,将小龙劈成两截,化成南岸石矶和北岸江心孤石。后人们便在江南石矶上修了彭郎庙,在江北孤石上建了小姑庵,用来镇压孽龙,并把它们称为小姑山(又称髻山)、彭郎矶。

    下午3时,船泊安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游记连载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qa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