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第32章 破天荒,大手笔,推出“遇难者群像”大型报道

第32章 破天荒,大手笔,推出“遇难者群像”大型报道

作者: 曾德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09:41 被阅读0次

木州市号称江南煤都。上午上班时,那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大型煤矿红卫煤矿10个小时前发生瓦斯突出的重大矿难,当时153名正在井下工作,32人遇难,只有121人逃生或被救出。

省委书记已连夜赶往出事地,正在指挥抢险救援。

瓦斯突出是一个灾害的专用术语,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煤矿开采深度越深,瓦斯瞬间释放的能量也会越大。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在大量的有害气体瞬间涌入后,会形成窒息,不过不一定会发生爆炸。但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后,会引发爆炸事故,一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至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度以上。

刘平原要范大为立即通知临时召开紧急编委会,研究矿难报道。

刘原说了开场白,说木州市红卫煤矿发生瓦斯突出的重大矿难,32人遇难。我们得马上派记者前往报道。如何报?请大家发表高见。

李青春首先说:“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经验丰富,按以前的老规矩办就行了。”

赵超群说:“这么大的矿难,在清江的历史上从未有过,报道应该做充分一些,争取达到上上下下都满意才好。最好能出些新,不过,这个我没有想好。”

李青春说:“刘总,你有好的想法的话,不妨说出来。”

赵超群说:“我们等着听你的好创意。”他鼓动说。

宋晓斌等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些都没有刘平原所期待的创意。他想寻求支持。如果有人先说出他想要的策划,他会顺水推舟,这样,他便可进可退,心理压力会小一些,如果策划由他提出,责任就都在他身上了,他等于是赤膊上阵,没有任何退路。领导若肯定还好,如果要怪罪的话,那他只有硬着头皮一股脑儿全受了,风险会大得多。

时间紧迫,刘平原已没有等待的时间,他单刀直入地说:“我准备这次好好地报道一下:除了搞好常规报道,即采写好抢险救援的消息与通讯,突出省委书记指挥抢险救援外,另外还有一个大动作,就是给每个遇难者采写一篇微型通讯,500字至800字,加一张照片,发本报特别关注版,一个对开张,即4个版,全部套黑,通栏标题为‘遇难者群像’,明天见报。为什么要明天一天见报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这一新的报道方式,可能有人不理解,说三道四,如果一天发一个版,到时有可能被腰斩,那就太可惜了。一次发出来,就没有这个担心了。当然,一次性明天发出来,采写难度相当大,因此,我决定派足够的记者去。1人负责消息的采写,两人负责通讯的采写,其余的记者,1人采写3篇遇难者微型通讯,再有,两名摄影记者负责摄影。你们看怎么样?”这个创意,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预谋的。

李青春说:“这个好不好呀?作为一张党报,我们比走市场的都市类报纸走得还远,出了问题到时谁负责?”

赵超群说:“我觉得刘总的策划非常富有创意,我完全赞成。矿工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牺牲了,应该得到应得到的荣誉!至于负责,算我一份。这样一来,明天的报纸就热闹了。我们会在同城的报纸中占尽风流!也许,我们开了共和国的一个先河也莫可知?”赵超群一个劲地给刘平原戴高帽子。

宋晓斌、王锻志也表示完全赞同刘平原的创意。

李青春说:“你们要头脑发热,我也没有办法。”

然后是研究人选与分工。报道由刘平原统筹,坐镇家里指挥。前方由赵超群与李青春带队,共同指挥,分头审稿,1人负责消息、救援通讯的审稿,再加10来篇微型通讯,1人专审微型通讯。

一线报道人员除宋晓斌、王锻志、苛国庆、唐生、袁平平外,还抽了姚茜茜、魏紫等10多名记者参加。驻市记者站的两名记者也参与采写活动。规定记者一小时后出发。人多,报社派出了一辆中型豪华巴士。赵超群与李青春有专车,仍坐专车,搭几个记者。根据女士优先的原则,赵超群车上搭了魏紫与1名男记者,李青春的车上搭了姚茜茜与1名男记者。

小车与豪华大巴箭指木州市。木州市离省会约200来公里,走高速到目的地两个多小时。

高速公路上,巴士上开始很安静。就要进行的报道,令他们自然而然变得严肃起来。这时,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宋晓斌提议由王锻志来一个段子。王锻志推辞,说是现在说段子,会妨碍大家蕴酿感情,继而全身心地投入马上就要进行的报道。宋晓斌说,空气太沉闷了。为了大家更好地工作,先放松放松,活跃活跃气氛很应该。大家于是附和。王锻志本来就是一个人来疯,在人多的场合,表演欲特别强,机会来了,岂能随随便便放过,于是半推半就,来了一段。

王锻志说:“情况特殊,今天我就说个不太荤的段子吧!说的是,一个都市少妇倒垃圾,不小心摔倒在垃圾堆里。正要爬起时,被一捡破烂的老头拉起搂在怀里。老头感叹说‘唉,城里人就是浪费,这么漂亮的女人,说不要就不要了……’”

众人于是轰地一声笑了起来。

有人不过瘾,说:“再来一个。”

于是王锻志又来了一个:“一对男女走进一个客店,客店人满,只有一张床了,周围又没有客店,只好将就。睡前,女子在床的中间用粉笔划了一道线,说如果越过这条线,就是禽兽。男子胆小且传统观念很重,一夜没敢越过线。第二天女子起床后,柳眉倒竖,狠狠地扇了男人一个耳光,说:‘你这个没用的男人,连禽兽都不如!’”

众人于是又大笑。

就这样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便到了红卫煤矿。于是马上变换角色,一个个一脸严肃地下了车。

到达时,12点来钟了。众人在矿上的招待所吃了饭,没有休息,在赵超群与张火的指挥下,该做什么的做什么,紧张且有序。

姚茜茜被分配采写遇难者微型通讯。在采访中,她碰到了一个好题材,就是一个遇难的叫聂青文的农民矿工,在被浓烈的瓦斯气体熏倒前,在微弱的灯光下,用粉笔在矿帽上写下了一段遗言,内容是这样的“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欠龚泽民50元,我在信用社借1000元……”她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向碰到的其他记者说起这事,别的记者立即也被感动了。姚茜茜意识到,这样的题材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应精心构思,拿出一篇佳作来。经过紧张的思考后,她在手提电脑上打出了文章的初稿,再经润色,文章便成型了。

全文如下:

矿帽上的遗言

“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欠邓曙华100元,欠龚泽民50元,我在信用社借了1000元……”

这是一个叫聂清文的农民矿工在被浓烈的瓦斯气体熏倒前,在微弱的灯光下,用粉笔在矿帽上写下的一段遗言。

我的手有点哆嗦。我得让自己平静下来,敲出下面的文字。聂清文,这个农民矿工已经不在人世,但他最后留下的东西,照亮了黑洞洞的矿井。

那时候他快要死了,但是他想清清白白地死,交代得明明白白地死。他还嘱托妻子,要带好孩子孝敬父母,要把他的遗体火化,这样可以给家里省点钱。 

我似乎听见,写完这些话,他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把自己彻底交给地底下那迅速涌来的黑暗。 

这就是木州红卫煤矿“6.30”矿难中,一个农民矿工留给世界的最后的东西。

它穿透了矿难带给人们的愤怒和悲哀,照亮到更远的地方。 

当矿难频频发生,似乎连愤怒都已经廉价了。难道相同的愤怒重复一千遍就可以成为更大的愤怒?难道相同的反思重复一千遍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反思?我怀疑。 

如果那些遇难者永远只是一个个苍白的名字,永远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我实在很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唤醒什么。 

我不愿意有任何语言把话题扯远,比如信用啦,善良啦,亲情啦,等等等等。我完全没有兴趣说这些,尽管它们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稀缺的品质。我只是难过,我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同胞。在某个瞬间,我甚至想到,如果我遇到什么危难,如果他看见了,我相信他一定会帮我的。这是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但是现在,他能够给我的这个可能性永远地失去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给对方这样的感觉,我们的国家该有多么美好!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能够穿透愤怒的东西、照亮我身边的黑夜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责任。这就是一个人,在他快要死去的时候,留给我们的胜过宝石的东西。

 今年38岁的聂清文是矿里的一名安监员。有人证明,这次聂清文是救人死的,他是先到井下检查瓦斯,发现一切正常,出来时走到半路上,突然发现有瓦斯突出的严重迹象,跑到里面去喊人困在里面死的。

(本报记者 姚茜茜)

姚茜茜在完成了一篇通讯后,又马不停蹄地采写另两个通讯。当敲完最后一个字,并把稿子传到赵超群名下时,姚茜茜长吁了一口气!这时,她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一头磕在写字台的边缘上。

坐在她旁边写字台边的魏紫看到了,大吃一惊,立即奔过去,把她扶了起来。姚茜茜在磕倒后,即清醒了过来。魏紫把她扶到一张床上,便慌忙去告诉隔壁的赵超群与李青春,他们让她马上去叫医生,并赶来看姚茜茜。

救护队的医生就在附近,两位医生随魏紫赶到了。他们又是给姚茜茜量血压又是听心音又是做心电图,检查一番后,医生告诉他们,一切正常,没事。可能是太劳累了,一过性脑缺血导致短暂晕獗。医生说不需要开药,嘱姚茜茜躺在床上休息休息便没事了。

好在姚茜茜的报道任务已完成。于是众人安慰一番后,又各自散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任务压头,不拼不行呀!

魏紫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一盒美国花旗参含片来,取出两片递给姚茜茜说:“含两片西洋参看看,提神的,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姚茜茜说:“谢谢!”接过西洋参含到口里。不一会儿,果然精神了些。

常规的消息和长篇救援通讯,在晚上8时便传到了刘平原名下。刘平原看了便传到了出版部,只管排版出报了。遇难者微型通讯,直至晚上11时才齐稿。因他委托赵超群与李青春全权把关,所以只选赵超群与李青春打了着重号的几篇认真看了。当看到《矿帽上的遗言》的通讯时,他的泪水唰地一下就下来了。好!他不禁叫出了声来。有这样叫响的报道,不愁明天不引起轰动。他特意将《矿帽上的遗言》签为“遇难者群像”4个版中第一个版的头条,即最前面的位置。

第二天的报纸出来了,反响特别热烈。编辑部电话不断,都是赞扬“遇难者群像”版的。同城的对手报纸,远逊于清江日报。清江日报在报摊上又一次卖火了。这是少有的现象。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他的对手清江时报的社长朱大道打来的,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私下里关系很不错,彼此欣赏。

朱大道说:“刘总啊,你太牛逼了!”

刘平原说:“怎么这么说呀?”

朱大道说:“你今天丢了个原子弹,把我们都给炸晕了!”

刘平原说:“你们的报道也很不错嘛。”

朱大道说:“跟你们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你太有想象力太有气魄了!我也想到要突出发,但没有想到还可以如此突出,我也想到了要创新,但没有想到可以如此创新!”

刘平原说:“你过奖了,我们只是这一次有点小特色而已,要讲报纸的总体质量,我们还得好好向你们学习,急起直追!”

朱大道说:“你今年以来频频出招,精彩纷呈,已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还谈什么急起直追。你那是鼻子里插葱,装蒜!”

刘平原说:“不要无限上岗,一个劲给我戴高帽子,麻痹我的意志。”

朱大道说:“你确实干得漂亮,总而言之,祝贺你!”

刘平原说:“谢谢了!”

对方挂了机。

朱大道说的是实话。过去的几年里,清江时报一直是压着清江日报的,其旗下的清江都市报,更是被清江时报压得气喘吁吁,度日艰难。而去年10月刘平原回来主政后,情况便悄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清江日报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报纸越办越红火,不说盖过了清江时报,起码也可以与清江时报平起平坐了。作为对手,朱大道心中不免忧虑,而作为一个文人,看到老朋友事业风生水起,又惺惺相惜,刚才这个电话,也体现了这种矛盾心理。

刘平原不是个浮躁的人,他对目前清江报业的现状还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当下,任重道远,还远不是祝捷的时候。不过,人都是爱听表扬的话而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的。听到对手的表扬,更令他神清气爽,增强了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

不过,他高兴得太早了。接下来的一个电话,又把他从赤道非洲直接丢进了北冰洋。电话是省长马敬业打来的。

马敬业说:“刘平原呀,你的报纸办得很有特色呀。”

刘平原说:“谢谢省长的鼓励。”

马敬业说:“鼓励什么啊!你看看你把报纸办成了什么样子?”

刘平原说:“请省长指示。”他明显感到马省长对今天的报纸非常不满,心里直打鼓。

马敬业说:“你把遇难者的通讯一发就是4个版,这是严重失控,谁叫你们这样发的?中国有哪家党报是这样发的,京华日报这样发过吗?”

刘平原说:“马省长,我们是这样想的……”

马敬业说:“我不想听你的辩解。你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你是省委机关报的总编辑,而不是地摊小报的总编辑,你发出的声音,是党的声音,要对党负责。登那么多,是想煽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吗?这类题材是很敏感的,要严格遵守新闻纪律,不可胡来!听到了吗?”

刘平原说:“我们以后注意,以后注意。”见马敬业一个劲地上岗上线发火,刘平原知道现在根本不是解释的时候,只有陪小心。

马敬业说:“你们也有苦衷啰,报业竞争激烈,逼着你们不得不找些刺激些的题材。但千万别忘了办报宗旨。”马敬业觉得刚才说得过于严厉了,缓和了一下口气。因为他感觉到了,自己终究只是个二把手,上头还有书记。他不知道书记的态度。万一在一线指挥救灾的书记头脑发热与他的意见相左,不批评反而表扬刘平原,自己过于严厉,有可能不太好下台。

接了马敬业的电话后,刘平原心里很是郁闷。这不是一般的批评,句句都像子弹,打得他心里好痛。由此,他还担心,书记是不是也持这种观点,如果也是这个调子的话,他就麻烦了。但他又对书记存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按书记一贯的作派,他的气魄,他的改革意识,他的宽容,是有可能容忍这类报道的,说不定还有可能肯定这样的报道。因为共产党也是讲人性的,讲人文关怀的,这类报道,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党报大力宣传,应该是很好地体现了党报的办报宗旨,符合党的利益,也符合人民的利益。想来想去,他的心里很乱。一肚子的心事,没有一个说处!

还好,书记不但来电话了,而且,是马敬业所担心的,果然与他的意见相左。电话是从救援前线打来的。

杨青峰说:“小刘呀,你们搞了一组好报道呀,你们的《矿帽上的遗言》,把我感动得老泪纵横!新闻就要这样做。”

刘平原说:“谢谢书记的鼓励!我们会努力的,一定不使你失望!”

杨青峰说:“小刘呀,我这里事一堆,就不多说了。”说罢挂了机。

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书记的态度鲜明的支持,相信马敬业也不会再说什么了。但他也不打算把马敬业的话传出去,因为那样的话,会招至马敬业的怨恨的,对自己不利。

不久,省委书记杨青峰对报道的评价传到了马敬业的耳朵里,他知趣地不再提起此事。

相关文章

  • 第32章 破天荒,大手笔,推出“遇难者群像”大型报道

    木州市号称江南煤都。上午上班时,那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大型煤矿红卫煤矿10个小时前发生瓦斯突出的重大矿难,当时1...

  • 只有iPhone6大小的云终端,凭啥可以免维护

    前不久有消息报道于2014年9.10日的苹果秋季发布上正式宣布推出的iPhone 6,在推出后的第5个年头,也走完...

  • 韩国多家企业成立联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移动身份识别系统

    据报道,韩国多家大型公司组成了一个联盟,将合作在2020年推出一款基于区块链的移动身份识别系统,区块链技术应用又将...

  • 破天荒

    今天我读的书是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读到最后一篇的时候,我看到三个字顿时眼前一亮,马上大叫:妈妈,快看,这里...

  • 破天荒

    (破天荒)安利一套书。。 很早以前看过第一本的一点点,最近恰巧碰到了第三本,很快就读完了。对于我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而...

  • 破天荒

    我 不抽烟不喝酒 九点睡六点起 今天 我 喝了一杯 抽了一根 望着黑暗中的天花板 到了天亮

  • 破天荒

    下午,因中午的时候看见孩子爸精神状态不佳,猜到他不在摊上,应该在车棚睡觉,所以他前脚走,我后脚就跟着出了门...

  • 破天荒

    哇喔,今天竟然看了两本书,《寻找前世之旅之流年转》上下两部,讲述的是叶隐和亚瑟的女儿叶晚为救失踪的母亲而穿越时空帮...

  • 破天荒……

    春天已经到了尾声。 虽然春风依旧习习,但毕竟是暮春时节了。 很快天气就暖和起来了。 今天明显的有些冷。早晨起来去小...

  • 破天荒

    前天集团下了一个通知,端午节按照法定休三天! 这真是普天同庆喜大普奔的好消息!老板怎么突然这么大方?真是出人意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2章 破天荒,大手笔,推出“遇难者群像”大型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ur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