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他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古人对父母不像现在这样,那即便贵为皇帝,对父母也会细心服侍。然而现在的人,可能比皇帝还忙,官位比皇帝还高,父母病了也没时间陪,即使偶尔打个电话、去看一看,也是呆一个小时就走,父母死了也没人管。有时连亲友都看不过去,但也没办法,因为他内在没有孝心,别人再怎么说也没用,就算偶尔为了顾及面子,去看一下父母,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每当父母生病时,孝顺的子女应陪着他输液、打针、拿药。但现在人不是这样,对父母好像没有感恩之心,就算偶尔陪父母看病,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并不是担忧他们的病情。甚至有时候父母病了,子女像对尸体一样,根本不理。还有些有钱人,父母生病就雇人看护,自己什么也不管,整天说“我工作特别忙”、“现在家里离不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想想你以前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的?他们心急如焚,半夜把你背到医院,一直衣不解带地看护你,而现在,你能做到吗?
孔子有个弟子曾子,非常孝顺父母。一天父亲把他打得非常厉害,但他就跪在地上受罚,也不逃避,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他一醒过来,就到父亲面前问:“刚才孩儿犯了大错,让您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训我,不知您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路人见后,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回去就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很不高兴,对弟子说:“曾子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父亲用那么大的棍棒打他,他却不知爱惜自己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他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在古代,父母再怎么责打,子女都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接受。学会用智慧来观察,该避开的要避开,所谓“小杖则受,大杖则逃”。
有一次孔子带弟子出游,忽然听到有哭声非常悲切。孔子说:“快走,前面有贤人。”到后一看是皋鱼,穿着粗布衣服,拥着镰镐在道旁哭。孔子问:“你又没什么丧事,为何哭得这么悲伤?”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啊!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而把父母放在次位,这是第一个错误;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侍奉君主,没有很好地侍奉双亲,这是第二个错误;与朋友交情深厚,稍微疏远了亲人,这是第三个错误。如今我想报答父母之恩,可父母却不在了,所以内心悔恨不已,才失声痛哭起来。”孔子听后,对弟子说:“你们要以此为戒啊!”听了孔子的话,十分之三的弟子都告别孔子,回家赡养父母。古人思想觉悟能力真是高啊!现在的有些人的父母已经去世,有些人的父母虽还健在,但你们连古人孝道的一半都不到。
这篇文章,希望你能了解到:到底该以什么方式对待父母?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孝的教育,很容易把父母当作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可能犯过无数错误,没有做到改正错误的也有很多,等到想报答父母恩德时,父母可能已经离开了人间,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