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作者: 孝枫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4:21 被阅读0次

过年期间看诗词大会,引起了全民读诗背词的高潮,我的书架也多了几本新书与原来的《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作伴,家人兴起了一阵夹诗带词的清风。但是这还没几天呢,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回到家里有回归了以前的"平静"。看来一个习惯的养成是多么不容易呀。

有人说学习就是找到一个有点吃力,然后还能忍受的点,小心坚持,才可能有所进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习那是温习的意思,学习然后去温习,有什么值得乐的。习,繁体写作"習",意思是小鸟倒飞,日有所进。就是学习而且有进步,才是值得高兴的事。

怎样爱上学习这个好习惯呢?人总是会寻找舒适的状态,一个葛优躺在沙发上转换着电视频道,看起来是要比在健身房大汗淋漓来的舒适。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是会思考的。我一直比较推崇那种经过长期努力得来的成果,而有点看不上随便一搞就能获得的成绩。大家都听过说一个实验,就是把一块好吃的糖果放在小孩前面的桌子上,告诉他一个小时后如果没有吃掉的话,他会获得两块。然后科学家在时间结束后对参加测试的小孩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发现那些当初能够得到两块糖果的小朋友,成人后获得成功的几率是当时吃掉糖果小朋友的好几倍。其实这样的实验,有很大的漏洞,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很难通过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来说明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事例要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开启心智,做一个管得住自己的人。

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不光是管得住自己的问题,而且是需要长期的管住自己。然后使自己无时无刻都有所约束。孔子他老人家十五岁至于学,到了七十岁才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当然他老人说的的时刻符合规矩。我们今天也就简单说下小小的习惯。

还是拿背诗词来说,小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背,因为背的多可以获得表扬。长大了背英语也是这种心态。虽然知道了什么记忆曲线等等知识,却总想不起来把原来背过加深一下记忆。就这样到了今天,脑子空空,看到舞台上一个个牛人的表现,真是悔不当初呀。

很多人总是以我们现在已经老了,再也没有那么好的脑子为由,甘于做一名吃瓜群众。殊不知如果今天开始努力,后天吃瓜群众可能会少一个的,如果不努力那只能继续在众人中间继续吃瓜了。

怎么开始呢,首先要看到目标。然后是踏实前行,在别人喝啤酒的时候,我们会看会书,听会讲座。比别人早醒一会儿,晚睡一会儿。然后一步步打基础,让知识早自己的脑子里碰撞,缔结出智慧的叶花。

甘于寂寞,是为了摆脱内心的孤独。当同样的作品在自己的眼中产生出不一样的世界的时候,我们还在路上。

当学习进步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只要上好了发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是我们才会体会到老子那种无为,其实是无所不为。魏徵在劝戒唐太宗时也说,"事贵因循,何必改作"。因循就好,只不过不是自己的循,而是应该的循。

相关文章

  • 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过年期间看诗词大会,引起了全民读诗背词的高潮,我的书架也多了几本新书与原来的《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作伴...

  • 九成宫醴泉铭•五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 11.14 11.15 11.16 11.17

    11.14 原: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贵,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鲁国人修建财库。闵...

  • 微说事

    微 说 事 闫贵忠 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到明天都成了故事,何必执着于...

  • 因循

    老輩兒一旦形成了特定的消費習慣,怎麼也改不過來。90歲的老爺子在啃豬蹄的時候,抱怨全是骨頭,沒有多少肉。於是狠狠地...

  • 拟沁园春.引体向上

    孩子哭闹 引体向上 及格不了 这学校也是 干嘛考试 高抬贵手 轻轻过去 赞助几个 意思意思 不就那点事吗 又何必 ...

  • 《论语》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4 原文?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 ? ...

  • 《慎子》卷2因循诗解因顺人情因官授禄

    《慎子》卷2因循诗解因顺人情因官授禄 题文诗: 天道贵因,贵因则大,自然而然,变化则细. 因者顺也,因顺人情,莫不...

  • 言必有中

    11.14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 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 夫人不玩,言必有中。” 鲁国的执政...

  • 100/180 论语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 全文 简介 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x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