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听《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句话: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让自己很有触动。
可是不知道怎么书写这份感受,那么我就尝试一种新的书写方式。
Q1.为什么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
其实,对于此自己很疑惑,《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如果没有深读的话,很难对作者一些表达进行深挖。
我前一段时间深挖过《心意更新》这本书,发现略读和深读对于一本书区别很大。
略读时候,总是就着问题去回答。
深读后,就着问题去以问题回答。
这无疑是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提高——思考疑问好奇心。
那么来问问题:爱是什么?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
这是作者在心理辅导中主要提出的爱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我在网上搜索“爱的箴言”,发现所有与爱有关的词语可以归结为自律。
如罗大佑的《爱的箴言》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
又如: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是一种自律。
也就是,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Q2.人是要先懂爱还是要先进行自我约束?
首先的疑问是:什么是自我约束?
乍一看,自我约束本身就是一个很“反社会,反人类”的词,可是想想的它的反义词“自由”。
没错,就是“自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我记得:真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
也就是对任何事你都能说“NO”,可以选择不做。
随从欲望很简单,但是拒绝欲望很难。
对自己的贪欲自由的选择拒绝的智慧是真正的自由,也可以说是自我约束。
自律,自我约束很难,正因为难,不是靠自己意志力去坚持的,而是源于真正的爱带来的内动力。
也许是一种自我救赎吧……
Q3.彼此相交相爱的目的是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其实,我读到《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一个核心是,经过心理治疗达成心智成熟的目的。
我觉得单单论:彼此相交相爱的目的是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太过于西方,太过于科学定量化的倾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都是求索之人,寻找着自己的道路与道路。
也只有建立自己的道路与道理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丧尸”心智。
独立思考应该是自律的一种前提,只有当自己开始好奇与反思,才有可能走入自律的正循环。
最后的自我鼓励:成长是一场自我救赎的道路,只有找回自己思想,不去单单沉迷在算法喂我们信息世界,开始自己的自我反思之旅才会看清前路的彩虹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