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点洞见
朗读者,雷锋式的开始,阿Q式的结局

朗读者,雷锋式的开始,阿Q式的结局

作者: 十点洞见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16:55 被阅读21次

    通过网络原创工具V5检测:该文章原创度为100%,属于原创文章。

    今天谈论的《朗读者》,是根据德国法律教授、法官本哈德·施林克1995年撰写的长篇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而不是董卿在中央电视台主持的那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电影充满了人性的挑战,而最后主人公汉娜为什么选择在出狱前一天自杀,很多人都没有找到最终答案。

    这个故事是以一个雷锋式的检票员汉娜·施密芝为开始,因为她在街头帮助了呕吐得一塌糊涂的少年米夏克,并最终与其成为了恋人。似乎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他们在朗读文学名著的经典篇章中,诠释着爱和对文化世界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仍而,故事却急转直下,因为,汉娜是纳粹某集中营的女看守,并且杀人无数。

    麦克在汉娜自杀后,怀着巨大的悲痛和内疚走进了她的狱室,看到了汉娜读过的书《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著名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所著。汉娜的恋人麦克,在电影中有两处关键性的失语:1、麦克知道汉娜是文盲,却没有告知法庭,虽然他知道这样可能会为其减罪;2、汉娜在监狱里给麦克写来了字体蹩脚但饱含希望的书信,但麦克再次失语,虽然他知道汉娜十分渴望他的回应。也许麦克这时的心情,就象鲁迅笔下的阿q,“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在影片最后,麦克和他的女儿一起来到了汉娜的墓前,虽然汉娜没有拯救犹太人,麦克也没有拯救汉娜,但麦克终于长大了,也终于明白了,他确实有责任把这个故事讲给下一代听。人性的意义在于:在理解和原谅中寻找自我。就如汉娜在法庭上态度的一样,不被理解和原谅,还不如选择沉默;不被麦克以及死去的人理解和原谅,还不如选择死亡。这就是答案。

    今天的人们,很多已经忘记了“雷锋”是谁,这个平凡的战士一生做了无数平凡的善的小事,但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理解,因为很多人都象阿Q 一样活着,失语而麻木,即不去唤醒别人,也不想唤醒自己。雷锋确实很“平凡”,汉娜确实是“平庸”,雷锋代表了“平凡之善”,而汉娜则代表了“恶之平庸”。

    只做原创,所以精彩,感谢您的关注、留言、收藏与转发。

    您可以通过手机百度,查找我的历史文章,比如“人工智能全球星光图”、“互联网+时代的军事新思维”、“无艺术、不人生”、“吐槽大会为什么会窜红”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者,雷锋式的开始,阿Q式的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dr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