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是一本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本质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我通读了一遍,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和中心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准备再次精读这本佳作,细细琢磨叔本华先生的观点,对于我个人有哪些思考。以下是我通读后梳理的架构。
书的第一部分讲人生的智慧。这部分分为四章,总分的形式:
第一章先总的概括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异归结于三个不同类别:(1)人本身包括健康,品德,智力,教养等;(2)人拥有的东西即财产;(3)还有人的外在形象,即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
第二章开展讲第一个类别,即人本身。 一个人是什么,拥有什么--即人格及其所包含的一切--是唯一直接影响到其快乐和幸福的因素。人类幸福的两个敌人是痛苦和无聊。越聪明的人越不合群。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别无他法。一个人越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快乐的源泉,他就会越快乐。被大自然赋予智力财富的人是最幸福的。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快乐。
第三章开展讲第二个类别,即人拥有的东西(财产)。一个人不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失去,因此没有它们,也一样快乐。还有,一个人本来这个东西,突然得到,就会看做是多余的可以浪费的东西。比如出生贫寒的人把贫穷看做是自然的,如果碰巧一笔财富降临到他头上,他就会将这一财富看做多余的,可以享受或者浪费的东西。
第四章开展讲第三个类别,即人的外在形象,也就是地位。这是人性的弱点。把别人的话看的太重,就是太过于信任它们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每个人主要和真实的存在都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他人的观点中,从而大大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的所有努力,只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尊重,这及其可悲和愚蠢。人类天性中的愚蠢呈现了三种苗头:野心,虚荣和骄傲。我们在世界上所代表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可能会被进一步分配到三个方面:登记,荣誉和名声。等级是一个骗局,它的方法是要得到一种认为的尊重,而事实上,整件事只是一场闹剧。荣誉是外在的良知,而良知是内在的荣誉。荣誉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挽回。名声是必须赢得的,荣誉是不可或缺的。普通人的荣誉主要在于和耻辱撇清关系。每个人都可以要求荣誉,却很少人能获得名声,因为只有凭借非凡的成就才能实现。一个人应该尊重的不是名声,二是值得出名的东西。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生存和存在的。因此,每个人都首先在自身之内存在,并且为了自己而存在。名声这个东西就像果实,必须春天发芽夏天生长冬天才能享用。
书的第二部分讲叔本华的劝诫与格言,分为四个部分:
(1)一般规则;(2)我们与自身的关系;(3)我们与他人的关系;(4)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世俗环境有关的规则。
第一章一般规则:明智的生活态度的首要准则就是智者的目标不是快乐,而是免于痛苦。最幸福的事不是经历了最强烈的快乐或者最宏大的预约,而是无需经历任何身体或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如此了却今生。一个人若为琐事烦恼,那他一定是富足的;因为在不幸中,人对琐事是无感的。不要把生活中的幸福建立在一个过于宽泛的基础上,不要为了快乐而所求很多的东西。因此,相比你所拥有的,要将自己的无论何种需求,都降低到尽可能的最低标准上,这是避免极端不幸的最可靠方法。
第二章讲我们与自身的关系。问问自己,为了获得快乐,最想要什么,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是什么。这样,努力才有了目标。明智生活态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按照适当的比例保持我们队当下和未来的思考,以免因为过度关注某一而破坏其二。就是不要太沉迷于当下,也不要太纠结和担心未来。只要我们的生活方式打到大道至简的境界,只要这不意味着我们百无聊赖,就会为我们带来幸福。把智力劳动和实操活动作为非并行处理的事项,很容易提高效率从而获得幸福感。写日记和反思自己,可以概括我们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的目标是否一致。做到自给自足因而无欲无求,这无疑是幸福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由。没有足够的孤独感,心灵不可能获得平静,而心灵的平静是一切幸福中紧随健康之后的要素。尽量不要去嫉妒,而是去想想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我们必须限制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的愤怒。一个人永远不应该让自己被第一印象驾驭。
第三章讲我们与他们的关系。通过顺应他们的性格来对其加以利用,而非指望其做出任何改变,或是失礼地妄加指责。社交的方式,就是和别人一样变得庸俗。大多数人都是完全主观的,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对任何人表现得过于纵容或仁慈。那些具有高尚品格和伟大禀赋的人,都会表现出对精明处世的缺失,而平庸之人的秉性或许更适合在世间找到生存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