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自然科普
为什么不适合夸孩子聪明?

为什么不适合夸孩子聪明?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21:46 被阅读0次

    前文介绍了一个概念,叫心智模式。我们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也就是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有两个作用,一个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影响了情绪,另一个是引发了行为。

    陈海贤老师,把心智模型分为两类:一个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型,通过改变人看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直接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另一个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型。

    突然有个想法:改变世界非心理学所长,改变世界观,是心理学的强项。

    为什么你会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进入本文内容,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我能想到的是一次身边人的情绪崩溃。在她失控那一刻,我才知道,她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在她的世界,她是一个活在童年期的孩子,感觉身边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会伤害她,而且有了实际行为。

    好像一直身处严重的焦虑中,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辛苦做事,却总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可。

    在我们的思维中,人好像就是有三六九等的。你入学有入学考试,有智商测试,有各种职业能力测试。

    这都是在试图评价一个人。可人是复杂的,有时是深刻的,评价她,就意味着在一个完整人性中,突出某一点,打压它的对面。

    陈海贤老师,说了一个案例,一个学生,聪明,来自县城中学。考了名牌大学,被周围人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下不来。

    在学校里,看到到处是牛人,挂科了一门,但不愿意补考,也不愿意求助。每天躲在宿舍里,不见人。

    他就像一个本来应该开五菱面包车的人,突然给了他一辆法拉利。他担心,随时会有人让他停车。

    同时,他有一个大大的我,很想证明:我很好,比你好。当遇到挫败的时候,就很容易变得不自信,甚至不想努力。

    我想到了一个跟他类似的例子,叫伤仲永。一个典型的追求短期的证明自己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提出了一个解释角度: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他做了一个实验,给几百个小学初中的孩子,做10道智力测验题。

    完成后,一部分人被夸聪明,另一部分人被夸努力。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里,很多都不愿意再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这些题目能让他们学到新知识。

    当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难的题目后,被夸聪明的孩子表现直线下降。即使重新做一些容易的题目,也很难让他们再有信心。

    而被夸努力的人,却越挫越勇,保留了对解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

    这个研究证明了:跟我们所想的不同,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表扬“聪明”实际上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你聪明不聪明的方式;“努力”却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表现型与成长型

    其实,李笑来老师,把人也是分两种:一种是表现型,竭尽全力用于证明,“我是好的、我比你强”;

    另一种是成长型,就是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成长上。关注自己的能力成长,多余其他所有。

    他们对批评的看法不一样,表现型,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很容易被批评打击到,从而一蹶不振。

    而成长型,更容易把批评当做是人们帮助他改进的一种反馈。

    僵固型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防御的心态,背后有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经常会把注意力从怎么做事,转移到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

    它背后有个这样的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幕府放在自我证明上。

    当你感觉安全时,就倾向于探索世界。当你感觉危险时,倾向于关注环境,关注: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怎么看我?我这样做对吗?

    而实际上,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怎么成长?走向那个方向,更重要。

    自我,应该是一个与真实世界互动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一个东西。期待看到精进后的你。

    谢谢你的欣赏,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不适合夸孩子聪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fm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