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静处一室看一部文艺片?上一次还是刚刚离开校园的日子,《醉乡民谣》伴着悠扬舒缓的乡村音乐讲述着美国民谣大师鲍布迪伦波折的一生。再看文艺片是在豫西南小城一个宁静的文艺旅店里,以叶嘉莹先生为主角的科教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荡人心怀,惹人沉思。
值得玩味的题目
“掬水月在手”,“水”、“月”意象乃古典诗词中的常物,品古典诗词如静赏一汪水月,先生本人即是一首值得细品的词。
把整个心灵献给古典文学
幼年嘉莹长于书香门第,诗词启蒙源于伯父,作诗灵性显见于豆蔻之年。青年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师从顾随,亦师亦友,和诗谈学。婚后嘉莹命运不由自己掌控,时局动荡,随夫退避台湾,饱经生活磨难。直到先生把整个心灵献给中国的古典文学,此心安处是吾乡。讲授诗词,培养古典文化传承人,传播文化,架中西交流桥梁。先生一生如一首顿挫的诗词,于苦难处,实现人生的超脱和升华。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孤独和寒冷的。先生说他这一生,命运不由己,婚姻处,不能妇唱夫随,举案齐眉;儿女命,英年早逝,心神伤悲;家国梦,晚年方能圆满。“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苏轼如此,辛弃疾亦然,先生命运何尝不若此。正是痛苦和磨难锤炼了文学的“真挚”和“悲悯”。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花容月貌,会被岁月带走;绚烂的青春,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永不凋谢的芬芳气质。记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