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说剑》一篇,全文六段,好在篇幅还不算长,文字上也不难懂,所以,略做如下梳理。
第一段,介绍背景,简言之就是“剑之祸患”。大意是说,赵惠文王喜欢宝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闻讯而来的赵国剑客有三千多人,这些人天天“练剑”,因此而死伤者每年都有百余人,但赵王对剑术剑客的喜欢程度一点不减,一晃三年,国力衰弱,太子觉得这实在是国之大患。于是,千金悬赏能说服大王的人,属下推荐了庄子。
这一段不是重点,读过即可。
第二段,写庄子与使者一起去见太子时,庄子和太子的对话。简言之就是“剑金剑服”。大意是说,因为有左右推荐庄子是最好的说客,所以太子就派使者拿着千金赠送给庄子,让他去劝说赵王。庄子没有接受,两人相见,庄子说:如果我劝说大王两头不落好,那就是上门送死,要钱何用!如果我劝说大王成功,赵国的东西,我要什么不行呢!言外之意,不论结果如何,赏金都是多余。于是,不受赏金一事算告一段落。太子说那些剑客都是短衣襟打扮,庄子说那就做一套剑服吧。至此,一切准备就绪。
这一段也不是重点,读过亦可。
第三段,写庄子上殿见赵王,简言之就是“庄子剑”。大意是说庄子见到赵王,赵王问,你凭借什么本事来“教导”我?庄子说,我凭借高超剑术来教导你。赵王问高在何处?庄子说:我的剑术,可以后发制人,十步杀一人,千里无人能挡。赵王说:真是天下无敌啊!
这一段的地位同前两段,看故事一样,读读就行。
第四段,写赵王听了庄子所说“剑法”,设台选拔“斗剑”高手,问庄子用长的还是短的,庄子说都行,然而我有三把宝剑,让我先对你说说再比武不迟。
这是引出下文的过渡段。
第五段,庄子“论剑”。这是全篇重点,需要反复诵读领会。庄子说这三把宝剑:一是天子剑;二是诸侯剑;三是庶人剑。赵王听了有点“蒙圈”,于是庄子一一道来。我个人以为,这部分文字最好不要翻译成现代白话,就读原文才好。唯有如此,才能领略庄子语言雷霆万钧排山倒海的气势。不过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从网上直接复制了译文,大致如下:
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
百姓之剑,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
这三层论述,语言一气呵成,结构整齐优美,天子剑所向披靡,诸侯剑雷霆万钧,而百姓剑则走马斗鸡,滑稽可笑之外,全无益处。庄子劝说赵王你一国之君却玩下里巴人的玩意,也不怕人笑话,赶紧收手吧!
第六段,大王惭愧,馈赠美食,闭门思过,剑客皆死——故事圆满结束,文章主旨也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不要玩物丧志,误国误民,只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就很好。
本文除了第五段,剑客的无知可笑,赵王的懵懂茫然,写的都很传神,值得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