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是堂嫂七十一大寿,要在宗祠里摆下二十几桌酒席,堂哥亲来家里通知明后两天需干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32204/8fa84b6a3d522fa8.jpg)
喜事自当义不容辞,不管怎样的活,都会主动去做。与往常一样,无论红白喜事前两晚即有每家来一人,到主家商量计划后续两天的任务。离过年不过六天,许多采买的菜品与酒席用品都很紧张。宋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数百年历史。据老一辈人讲,最近一次大修是民国年间,而前两年的修缮是以刷漆换瓦梁为主。自宗祠评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后,面貌焕然一新。
能入宗祠办喜事,依嵌入宗祠墙内石碑所述规定,白喜事必须得逝者故于本村本家,且人品声望显著;红喜事则当事人须得为宋氏族人,人品声望同样不可有恶名,否则会被祠管会及族人反对。堂嫂辛劳大半辈子,养育的儿女皆孝顺有出息。她大儿媳年纪轻轻患上乳腺癌,全家人十余年来齐心协力,无怨无悔地筹钱为其医治,至今仍心心念念全力支持。
若是没有堂哥夫妻俩的支持,很难想像他们大儿媳会是怎样一种下场。也许因病而离婚抛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也许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没责任与爱的家庭,大多会这样行事;堂哥夫妻俩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举全力支持儿媳治疗。难得的是,他们从不向人哭诉说穷,也不会把难处挂嘴边搏得他人同情支持。十余年下来的坚持,感动了以信奉“忠孝、廉节”为圭臬的族人。在宗祠朝门两侧的礼门与义门,分别写有“忠孝”与“廉节”两词,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祖训,一直也被当作是做人准则。
往上追溯千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家乡汝城任县令四年,期间他兴办教育、劝农耕桑兴修水利,并在此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世文章《爱莲说》。是的,据传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便是在离宗祠三公里的予乐湾,二程曾到此拜访他们的先生周敦颐。汝城的历史文化深受周敦颐影响,境内九百多座宗祠几乎都以“忠孝、廉节”书于礼门及义门。不得不说,这些皆是深受周敦颐教化所致,造福后世千百代。而家乡亦因九百余座古祠堂,被称为“中国古祠堂之乡”,成为汝城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宗祠的存在,已在家乡延续了千年。古村落每一姓必有一祠,或家祠,或公祠,或是宗祠。宗祠的意义,不仅规范着族人的言行举止,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代人的信仰。如堂嫂般贤惠通达,自是应接受在宗祠举办寿宴的荣耀!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32204/f146970c48459a6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