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重庆系列游记的第4篇:旧时光。
1. 曾家岩的小人书
曾家岩轻轨通道里,有旧书摊卖小人书。
我蹲下身来看一本《西安事变》。
老板见我识货的样子,拿了几本说,指着说“这几本都是很出名的画家画的,你看着人物表情多到位”。
“再看看这些,面目不清”他翻着另一本,对比着,给我一一分辨。
我点头,确实。
挑了《西安事变》、《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商鞅变法》、《投降派宋江》这四本。
把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装进了口袋。
2.十八梯
两度寻访较场口。
第一次只看到废墟,沿着反方向走了许多冤枉路。
第二次终于如愿,意外走对了出口,找到了十八梯的入口,沿着街道往下,原住居民已散,空余来往行者按图索“迹”。
十八梯,这是山城重庆一个重要转折处。
它连接着上下半城,是天与地的差别。
这是山城的里子,迎着面子的风光,裹着里子的伤痛。
正在到来的遗忘,被浓郁的尿骚味驱散,难以抹去的机理难辨面目。
3.交通茶馆
时光停留,我想我来到了比我小时候还要早的年代。
这是很早以前的供销社模样,昏黑的灯光,斗拱的三角屋檐。
让我想起来拉萨八廓街的光明甜茶。
四周大部分是围着桌子下象棋、围棋的老年男子,5块一碗茶,价钱是广州茶楼的茶位费了吧。
有几个年轻人陆续进来,估计和我一样吧,慕名而来。
风扇叶已发黄变黑,侧梁上挂着两个鸟笼,刚刚它们在叫,旁边的屋顶透着光进来,下雨天会漏雨吧。
八仙桌,长条椅,桌子都歪斜了,地面不平整。
椅子高高矮矮,已被多年的屁股磨得发亮,黑色的凳腿,连着深漆色的影子。
猫叫了两声,厕所里的氨气味熏出来,难受。
邻桌的青年情侣走了,瘦削的服务员阿姨声线微弱地叫呼着刚刚一直围观的三位大爷“打牌不”。
随即,凑成了一桌。
4.机场遥想
当年身穿丝绒旗袍、耳戴翡翠耳环的第一夫人,步履匆匆登上私人飞机美龄号,去西安解困丈夫于困境中的机场,就是这个机场吗?
重庆江北机场较破旧,但温馨。
卫生间里流出热乎乎的暖水时,也温暖了我的心窝。
因为对我而言,寒冬上洗手间的痛苦,不仅仅在于躯体被冷空气打颤,还在于要用冰水洗手。
4.一天门
我在小商店里买了两包火锅底料。店里的两位大爷认真扫码,核对是23块还是24块。
这一场景,让我觉得很老实,好感大增。
循着街边楼梯走上旧房,看见烧柴火的老人家,这里的一切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村庄。
青砖的墙,灰色的瓦,白色的勾缝,青石板路。那曲里拐弯的阶梯,黑是黑的彻底,白则白的坦然。
不仅有恍如隔世的复旧感,更加深了我对重庆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继续上楼梯,喘大气,别有洞天。
村庄上继续是山,山用砖石划块种菜,有基肥的味道够臭。但对岸的渝中区,赫然展示在眼前,一览无遗。
“小妹,你找哪个?”
“小妹,拍山城呀!”
一老伯说。老伯和大妈在聊家常,从聊天中听出来不是一家人,大妈在淋粪,老伯帮挑。
老伯在城里有工作的,地道的重庆话我不能全听懂。
以土地的博爱一瞥山城的迭起,老街的老人看惯了母城渝中区的雄起,仿佛旧标本的老街串起了这座城市变迁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