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类型
班主任,不就是个孩子王吗?领着学生学习、处理班级事务,还有类型?当然有!
王晓春老师借鉴心理学“角色”理论把班主任分为九种类型:“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每一种类型的班主任都各有特点。
一、“班妈”型:以爱为核心,给自己定位的角色是学生的“准妈妈”,师生关系类似亲情关系。这种班主任领导下的班级,其班风是情绪性的,一切都围绕师生关系旋转,各种活动主要靠“爱”来推动。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
这种班主任的急需要补“教育科学”课。
二、“班官”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是靠监督、检查、评比等管理方式来工作,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上级”,学生的管理者。虽高唱“师爱”,但心里真正信奉的是“严格管理”,师生关系是上下级关系。这类班主任工作的最大弱点是:管理压倒教育,管理代替教育,没有深入学生灵魂,教育的效果往往是表面的,而且容易激化矛盾。因此,这样的班级容易酿成教育突发事件(学生自杀,教师对学生施暴,学生或家长对老师施暴)。
这种班主任急需要转变角色意识,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教育专业人员,而不是一个“管人的人”。
三、鼓动家型
这种班主任重要靠煽情来工作,具有极强的个人魅力、知识和才能,角色定位是要做学生喜爱和钦佩的人。这样的班主任性格外向,热情四射,口才上乘,有一定表演才能,师生关系有点像歌星与粉丝的关系。
鼓动家型和“班妈”型都诉诸情感,前者的情感诉求更宽广,不限于母爱和亲情。
这种班主任允许他们发扬个性和人格魅力,引导他们注意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四、领袖型
这种班主任依靠活动来工作,角色定位是“带领着”、“组织者”、“统帅”。擅长不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凝聚集体、形成正确舆论、冲刷问题、裹挟问题生前进。师生关系类似政党主席和党员的关系,主席一声令下,党员蜂拥而上。领袖型班主任和班官型的区别是,前者侧重发动群众,后者侧重管理群众。
这种班主任的班级学生的个性可能受到压抑,因此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五、导师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依靠思想影响和人格魅力,角色定位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教育思想,个性非同一般,人格魅力过人,有特殊思路,会用班干部。他们对人生、对自己的成长之路有相当深入的思考,有意无意地在学生身上复制自己的成长过程,推己及人,和学生的关系有点类似教主与信徒。
种类班主任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成长路线。
六、科学家型
这种班主任依靠科学来工作,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爱研究,研究学生,研究工作,研究自己,遇到什么就爱研究什么,一切皆可研究。师生关系类似成人和朋友关系,温暖,理智,平和。在他们看来,班主任工作是一群年龄小的人和年纪大的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影响。
这种班主任对小学低年级不太适用,因为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情感色彩还是浓一点好。
以上六类班主任虽然各有弱点,总的来说都值得肯定。完美的班主任并不存在,允许甚至提倡各种类型的班主任自由竞争,这样才有生气。
七、“维持会长”型
这种班主任依靠权力和空洞说教来工作,角色定位是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的机械执行者。他们带班,无计划,无方向,无目标,无政策,完全跟着学校的检查评比走。
形成这样班主任的原因有很多,缺乏责任心,个人问题缠身,工作受挫,能力不够等。
八、“寨主”型
这种班主任依靠权力和权术来工作,角色定位是“寨主”,“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作风是专制主义。对外打着“民主”旗号,声称“爱”学生。师生关系类似“寨主”和“喽啰”。
形成这样班主任的原因可能是人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比较难改正,会对学生心灵造成很大伤害。
九、书生型
一般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新手班主任。他们不知道班主任到底靠什么工作,不知道该扮演哪些角色,仅凭热情干工作。他们认为自己的理念最新,办法最先进,理想最崇高。实际是老师说话学生不听,班级失控。
这种班主任是临时角色,思路容易走极端。这样的青年教师,一定要保护他们的热情,同时加以具体指导,以老带新,互相学习,脚踏实地,搞好研究,坚持理想。
以上三种类型越少越好,没有最好。但是每个班主任都是从小白开始,可能都会经历以上三种类型,只要肯学习,爱研究,有热情,愿付出,很快就可以成长为前面六种类型。
班主任如何知道“我是谁”,“哪种类型适合我”呢?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要有心理学“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经常反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互相帮助,少互相指责;多专业阅读,少八卦追剧。
根据自己的班主任经历,自己的班主任类型大致是这样发展的:
书生型(3年),维持会长型(5年),“班妈”+“班官”型(12年),导师+科学家型(4年)。
这样的发展与参加工作时间和所教的学年段有关。刚开始参加工作,一切茫然,跌倒,爬起,再跌,再爬……后来,一直执教小学低年级,“班妈”+“班官”基本搞定班级。而这几年到了高年级,学生需要更高了,我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开始学习,才逐渐走向导师+科学家型。我推测初中高中的班主任导师型和科学家型更多。
回顾成长路,走得实在太缓慢,太艰难。如果想走得快,需要开启“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交往,专业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