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尔.雅思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精神病科医生,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图书价值:集中反映作者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存在主义哲学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认为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自我生成和超越。
内容:
第一章: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关系。
教育是教育者以爱作为滋养,审视学生的处境和心灵,敞开心扉,秉持开放的态度,通过无尽的追问。交流是相互照亮。
教育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教育的原则是使人在一切现存的文化滋养中走向本源。
真正的教育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也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这种实践的特征是游戏和探索。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个人,若只是将自己局限于纯粹的知识,即使他学识出众,他的灵魂也是不健全的。在学习中,唯有被灵魂接纳的事物才能成为自身的财富,其他的一切都仍停留在心灵之外,无法获得真正的理解。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类型
1.经院式教育2.师徒式教育3.苏格拉底式教育。
苏格拉底式教育指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双方都追求自由的思考。没有固定的教育方式,只有无尽的追问与对绝对真理的无知。个人的责任被最大程度地唤起,并且丝毫不会松懈。这是苏格拉底“助产式”的教学方式,即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自其内部产生一股自发的力量,而不是自外施加的压力。苏格拉底的教育包括反讽和助产术,他是启发人们探索真理的引导者,而非传递真理的中介人。
第六章 依存于整体的教育
教育依存于精神世界的本源性生活,服务于精神生活传承。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不过是纯粹的教学技术。没有虔敬之心,教育就不可能发生。
第七章 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教育不是严加管束,而是使人在自由中成为自己。教育诉诸自由,它凭借那些在自由中成为自身的东西来实现。当教育成为权威时,它就失效了。应当尽早让孩子拥有自由,使他们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来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服从。
纪律是教育这一伟大事业得以实现和发挥效力的前提。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所敬畏,并让精神内涵充盈我们的想象,思想与活力的空间。一个人自孩提时代,学习吸收传统内涵,即使没有加以反思,这种内涵对他来说也是触手可及的,将塑造他的整个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