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本之下的神秘镜子——读《遮蔽的天空》

文本之下的神秘镜子——读《遮蔽的天空》

作者: 楚梦的声音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0:15 被阅读0次

    读完美国作家、作曲家保罗.鲍尔斯的长篇小说《遮蔽的天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总是有一种要说几句的冲动,但每一次冲动都被我的懒怠所扑灭。《遮蔽的天空》出版于1949年,距今快70年了。这部被尘封了近70年的旷世杰作,曾经被多家出版商拒绝,第一版只印刷了3500册。近年,该书同时入选了兰登书屋现代文库20世纪100部伟大英语小说,以及《时代周刊》100部伟大英语小说,不仅在欧美就是在整个世界都受到了热烈追捧。

    读过《遮蔽的天空》之后,我才知道它为什么不被认可。这部小说既没有托尔斯泰的宏大叙事,也没有纳博科夫的灰色区域,还没有卡夫卡故事的高度抽象、马尔克斯叙事手法的别出新裁,更没有法国后现代派的花样百出。可是,《遮蔽的天空》却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小说,它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经典的伟大经典。

    《遮蔽的天空》的故事很简单,三个青年人在北非的一次毫无目的的旅行,他们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麻烦以及生死遭遇。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却为读者塑造了几个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大多数人的认知世界里无法理解的故事。波特和姬特是一对结婚12年的夫妻,波特是作曲家,姬特是作家,这对生活在纽约的青年夫妻之所以到北非旅行,全因为北非是一个不多的水路可以到达的地点之一,而这对夫妻从来没有到过北非。旅行地点的随随便便也可以理解,现代的人们不是常说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况且他们还有一个理由:远离战火骚扰的地区。让人不好理解的是:这对夫妻各自都积极主动地邀请了他们的朋友特纳一同远游。一对夫妻与一个同龄男人结伴旅行,在普通人想来,总是有些别扭,更重要的是,波特讨厌特纳,姬特提防特纳,而特纳既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却还想在精神上控制这对夫妻。这样的旅行,无疑让很多读者困惑。当然,如果波特夫妻或者夫妻中的一人有什么特别目的——像一些悬疑小说中那样,倒也合乎逻辑,问题是,这对夫妻双方对他们的朋友没有任何的特殊需求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在旅行过程中也有很多让人费解的地方,夫妻双方各居一室,出门游历常常是各自行动,且随意性很大。就因为一个阿拉伯人的两句话,波特在深夜背着妻子去与当地妓女约会(什么事也没干成,还被偷了钱包),为了免受搭乘小火车的缓慢颠簸的煎熬——亦为了甩开特纳,波特希望妻子与他搭乘一对英国母子的顺风车去下一个地点,可姬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丈夫的好意,选择与特纳搭乘火车。波特和姬特彼此都爱对方,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不信任对方,既知道伤害对方会带来内心不安,又不由自主地朝着伤害对方的方向跃跃欲试。他们相互冷淡,相互攻击,为了一句话、一个梦也要争吵很久。波特曾期待与土著女孩来点艳遇,姬特在小火车的软卧包箱里与特纳发生了肉体关系。更让人内心惊悸的是,姬特在丈夫身患重病时逃之夭夭,逃跑之前她还对丈夫饱含深情。出乎所有读者意料的是,姬特逃离丈夫之后,并没有来到等待她的的特纳的身边,却投入到了骆驼商人的队伍中,成为了一名酋长的小妾……

    波特喜欢做梦,可他的妻子却对他的梦毫无兴趣,甚至会指责他的梦低能和可笑,也不愿做他的倾听者。波特觉得旅行分两种,一种是游客,一种是旅人,二者的区别是游客归心似箭,而旅人没有归途,他属于后者。他常常处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困惑和不知所措的状态,他喜欢独往独来,发一些高深莫测的感慨,他极力怂恿妻子与朋友来北非旅行除了北非是水路可以抵达的地方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理由,当他从船上下来时因为头顶的太阳太过炽热,曾经想过回到船上离开,就因为来非洲是他的主意,改变主意会让他很丢脸才留下来。他爱自己的妻子,也想与她改善关系,可行动上,他又没有对妻子表达亲昵、爱抚甚至言语的慰藉。他讨厌特纳,却又不与之分道扬镳,他不想妻子与特纳走得太近,却又不采取果断措施(最后终于摆脱了特纳,可自己却要失去所有——爱情、荣誉、生命)。

    姬特是一个爱幻想的女人,她可以独坐一个上午,只是为了回忆某个短暂的场景和某段对话的细节,她曾试图将特纳纳入她的的幻想,可最终归于失败,然而,她却与特纳发生了关系。她爱自己的丈夫,离不开丈夫,可她要去北非的第二个目的地时,还是拒绝了与丈夫同行;她背叛丈夫之后,曾十分内疚,也疏远了特纳,当丈夫将特纳打发走之后,她内心十分高兴,并发誓好好爱丈夫;她在丈夫生命垂危的时候她却投入到特纳的怀抱,在特纳的怀抱里她还在说自己是多么地爱丈夫。奇怪的是,姬特却走进了一个骆驼商队的帐蓬,最终成了酋长的泄欲工具。姬特为她的不必负责任、不必为即将发生的事情作决定的行为而欢快不已,以后,她便没有想象,没有了回忆,完全进入了动物世界。酋长对她没有了兴趣,她才走出了囚笼,走出囚笼的她却渴望着再遇到一个酋长似的男人,她希望被主宰,她已经在被主宰中找到了快乐……姬特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女人,她的内心深处到底住着几个人,连她自己也没弄明白。

    特纳既模糊又怪异,他跟随一对夫妻来到北非,要多荒唐有多荒唐,如果说他不爱姬特却要和姬特发生关系,可以解释为男人的占有欲使然的话,那么他想在精神上控制波特夫妇的想法就太荒诞不经了,实质上,他也无法从精神上控制他们。

    故事荒诞离奇,人物行为捉摸不定,目的很不明确,行为很不合常理,三个主要人物的言行都超越所有读者的想象……小说不长,故事有些松散,还有很多“闲笔”,喝茶(咖啡)、逛街、闲聊、独自沉思、不知所云的争执、不断地向下一个目的地转移……可是,这部小说却震撼了我,就我有限的阅读来说,没有一部小说如《遮蔽的天空》一般讲述这样的故事,有过这样的人物。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也可以写这些?

    难道它仅仅是道德虚无主义又一个蓝本吗?

    美国音乐家田纳西.威廉斯在他的评论《一个男人和他的撒哈拉的寓言》中是这样评价《遮蔽的天空》的:“我怀疑,迷恋这部小说的许多读者或许根本不会觉察,它的文本之下掩藏着一面神秘而恐怖的镜子,透过这面撒哈拉的道德虚无主义之镜,你将看到人类的盲目游荡。”这个评论让我醍醐灌顶,是啊,保罗所要展示的不就是人类肉体和灵魂的盲目游荡吗?认真想想,人类真的有归属吗?有方向吗?人与人、人与事物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吗?看似不合逻辑的人物行为,无法准确界定的人物性格,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连接这些零碎的、形状怪异的故事之经与人物之纬的是有关爱情、婚姻、命运、生存意义的隐晦表达。或许有人以为,波特、姬特、特纳身上都有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看破红尘、寻欢作乐者的某些特征,然而,我却认为他们是与那些文学形象完全不同的人物,他们是否看破红尘不得而知,至少寻欢作乐并非他们的目的,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目的——走向毁灭或者改邪归正都不是,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们只存在于当下。

    这部著作阅读起来并不困难,但阅读之后的思考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对于小说写作者和小说研究者来说,《遮蔽的天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巨大的。怎么表达固然重要,但表达什么更为重要。

    (楚梦,本名倪章荣)

     

    3h�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本之下的神秘镜子——读《遮蔽的天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t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