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哉 !耻哉 !中国民族之外竞史也 !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其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 (刘裕 ),如斯而已 !如斯而已 !而四役之中其最足为吾侪子孙矜式者,惟赵武灵——梁启超
一场由“衣服”引起的军事变革英俊潇洒的赵武灵王
1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原来是由“周天子”分封的成百上千的诸侯国,逐渐被整合成十几个大国。这些大国彼此间不断的攻伐,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君主首要考虑问题。
魏文侯任用李悝在魏国变法,楚悼王任用吴起在楚国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唯一由国君主主导的变法就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动的“胡服骑射”,使赵国国力强盛,军队一跃成为可以与秦国分庭抗争的强国。
赵武灵王是嬴姓,赵氏,名雍,简称赵雍,公元前340年出生,公元前326年他的父亲赵肃侯赵语病死,15岁的赵武灵王继位。
赵武灵王是一个很有做为的君主,他想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但是开始赵国军事实力弱,对中原其他国家进行几次战争都失败了。
一场由“衣服”引起的军事变革2
赵武灵王为了解决赵国军事贫弱的问题,在国内部推行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
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呢?
赵国位于现在河北省地区,北面有中山国(胡人建立的国家)像一个楔子插入赵国的版图,而且赵国北部就是草原和沙漠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威胁赵国。
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结怨很深,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主要是依靠放牧养殖牛、羊、马根据水草肥美来迁移维持生活,中原地区的人主要靠农耕生活种田。
中原农耕文明发达,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地理情况限制,自己不擅长研究农耕,但是对中原地区发达看在眼里,没事就攻击中原地区抢夺人口,粮食。
中原王朝地区的人很早也跟着游牧民族,学会养马、驯马,传说秦国、赵国君主的祖先就是给“周天子”养马,驯马有功才得到了分封。
中原人用马来进行生产、生活,特别在战争开始用马匹打仗,但是中原人与北面的游牧民族服装上差异很大,中原人不穿裤子,而是穿裙子,里面穿类似长筒袜用带子系上,宽袍大袖,不利于骑马打仗。
特别骑在马上的时候非常痛苦。没有马镫,只能靠双腿紧紧夹住马的肋部,可能颠簸几下,大腿内侧就会磨破。
战国时期没有马鞍,那时候的中国人想骑马只能直接骑在马背上,或者最多垫一张毯子。这种骑马方式对生殖系统的伤害是很大的,基本上就跟受刑差不多。与此同时,双手还得紧紧抓住马鬃或者抱住马的脖子,这样才不至于掉下来。
所以战国时期国家与国家战争,都是用战车。前面四匹马拉着一辆车,车里面站着三个军士,一般驾驭者负责操控缰绳,其他两人手拿长兵器主要是戈、矛等,戳人或者直接割人的脑袋,战车后面跟着步兵七十二人,手持短剑盾牌尾随战车进攻,还有还有跟随后勤保障二十五人。
战国的时期,评估某国家强盛,就用战车多少来衡量,千乘之国,百乘之国这些词都是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一场由“衣服”引起的军事变革战国时期的战车
3
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是骑马打仗,多穿皮质裤子,袖口紧抱住手腕,手持弓箭。每次跟游牧民族打仗的时候,一旦对方翻山越岭或者专挑小路走,中原王朝的战车就没办法了,眼睁睁看着对方绝尘而去。
很多年以来,中原的地区国家为了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骚扰都是采取高建城墙(修长城烽火台),用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赵武灵王为了防范北方的林胡、楼烦等少数游牧民族,从河北邯郸一直到内蒙用夯土的形式修建了赵长城,其实在战国期间修筑长城的国家不仅赵国,像秦国、齐国、燕国都修了一段防范北方游民民族的城墙。
北方游牧民族来打中原地区的人就守,胡人逃跑,中原王朝的战车也追不上,长此以往游牧民族机动灵活,肆无忌惮南下抢人、抢钱、抢粮食,中原王朝只能不停的加高,加长城墙,没办法通过大规模的对战,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南下骚扰。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全面像胡人学习。穿胡人的皮衣皮裤,学习骑射,胡人的语言。由于中原王朝已经习惯了穿着宽袍大袖的服装,而且把这种用裙子裹住下身的服饰,做为自己先进文化的象征(民国的长衫也是如此),赵国的贵族们极力反对。
赵武灵王力排众议,自己穿胡服上朝,学习胡语,把以前的宽袍大袖扔掉改成紧袖。在军队让胡人训练自己的部队,不到一年就建立中原地区第一支骑兵部队,赵国的骑兵打败了北部的中山国,楼烦,林胡等北方少数民族,中原各国也被赵国的骑兵打的七零八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很快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对抗的大国。
“胡服骑射”的推广,颠覆了传统依靠战车的作战方式,骑兵走上了中国战争的舞台,穿胡服也影响了中原汉人的着装习惯,有裆的裤子开始在汉人之间悄然流行起来。
一场由“衣服”引起的军事变革 一场由“衣服”引起的军事变革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原创谈文化,温情侃历史,我是浮云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