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坠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原近。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只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气。或者率意挥洒,亦炼金成液,弃渣存精,曲尽蹈虚辑影之妙。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也在这几句话里。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满足生理、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有政治境界 4穷研物理,追求智慧,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利,伦理境界主爱,政治境界主权,学术境界主真,宗教境界主神。介乎后二者之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内心深处的反应,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的境界,主于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36625/d470773a513df9ee.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36625/13184c56d60d252d.jpeg)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