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散文和诗散文诗
又到了你自己回家过年的时间

又到了你自己回家过年的时间

作者: 嘟爸悠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1:27 被阅读0次

    眼瞅着已经腊月二十几了,离春节也越来越近了,每天公交车、地铁上都有背着大包小包赶往火车站或者飞机场的人,这些的目的地大部分都是一个方向——家。

    我默默的坐到办公室,心里盘算着,还有几天,我也不得不回老家了。出来的时间长了,越来越感觉,家是回不去了,而每次过年都是最不愿意回家的时间点。

    春节少了期盼

    曾经,跟其他人一样,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只有在这个节日,我才能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穿上崭新的衣服;只有在这个节日,我才能吃到一年都极少吃到的饺子、酥肉等等的食品;只有在这个节日,我才能不用担心父母长辈“回去学习”的命令;也只有在这个节日,我敢明目张胆的向大人讨一点零花钱,而不用担心被呵斥。

    那时候还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而今,我已参加工作多年,新衣服不再是春节的专属,如果愿意,我随时可以买一身全换掉;饺子也已吃到不想碰,水果零食天天都有,下馆子基本成了每天中午的工作餐;也没有人会呵斥我一定要去干什么事情,零花钱的配置权也已归属于我。

    于是,春节也变成了一种形式,春节成了一个放假休息的节日,一个给家里重新装扮的节日,一个可以观看全国大迁徙的日子,心中对这个节日的期盼也停留在了七天长假的借口上。

    春节已经失去了那份“期盼”。

    恐惧回家

    在外地呆的时间长了,经常想家,总想回去可却永远不敢回,心里也清楚老家是回不去了。前段时间那篇卖了北京的房子回家的文章也不断加深自己回不去的印象。

    在这座城市买房安家可能只是回不去最浅显、最容易被推翻的那个理由。传统观念和教育告诉我,买了房、安了家,心也就安定了,但现实却不断告诉我,在这里买了房也只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家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游离人罢了。

    但真正让自己不想回去的是,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可以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在这里我可以不用关注别人怎么看待我,我可以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比如,哪天我不想跟人说话,我即便出了门看到人也可以完全无视,因为周边都是陌生人;哪天我想安静的待在一个地方看会书,我可以去图书馆呆上一天,也不会有人来邀请我离开。

    但在老家,出门一看,都是认识的人,哪怕自己不愿意,也不得不上前聊几句,不然总担心别人说自己高傲;想自己看会书只能选择在家,但总有客人或者邻居会来家里串门,不得不出来寒暄。

    在城市单调的生活久了,原本就不擅长的应对人情世故的能力更是不断退化,回家面对这些着实有些痛苦。

    自卑的洗礼

    即便再不擅长交际,但春节回家总是要在去邻居、亲戚家串串门,聊聊天。话题也基本会围绕在外面的工作情况,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在外面一年挣了多少钱?然后心里再比比,老家那个谁谁谁一年在家都挣了这么多,人家还没读过啥书,你混的可真差劲。

    有些人只是心里想想,但总有人会当面说出来,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总想起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心里也总有些忿忿不平:早知如此,当初也不用那么辛苦读书了。

    以前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读书,虽没到砸锅卖铁,但也相差无几,那时候总觉得可以通过读书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结果到头来发现自己拼死拼活走到今天,却还只是勉强过个普通生活,还比不上那些没上学的人。

    难免心里会有自卑,而每次回去都要面临被这种自卑刷洗的痛苦。

    每到春节回家总是会想今年要不要回家?买票前的一段时间总是要进行这场心理斗争,一边是自己各种不情愿,一边是心心念念的父母。等到了要抢票的时间,还是铆足了劲的抢,也许是回家的念想战胜了,或者只是习惯了随波逐流。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在外面漂泊一年,总是要回家陪伴父母几天,跟父母近距离聊聊天,话话家常。先抛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论,或许再过些年,父母离去,我们对于老家也就真的成了“游子”,成了断了线的风筝,那时候估计是真的回不去了。

    人也总是在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才能洗尽铅华,开始思考自己所在乎的是什么。经过几年的斗争,慢慢的似乎懂了一些道理:相比自己的诸多不愿,或许回家跟父母团圆的那份心情和期盼还是能占据绝对优势。心想着大不了回家以后不再去串门,对非去不可的那些就还跟小时候一样紧紧跟在父母边上就是了。这也促使我早早买好回家的票,跟其他人一样奔向回家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到了你自己回家过年的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x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