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者,善也,寓意美好。作为嘉木的茶树,自然也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茶是郁绿的温和的、平静的、优雅而乐生的。”茶是“像女人的柔舌在走动着的饮料”。嘉禾、嘉平、嘉乔、嘉草等人是否就是嘉木呢?茶是杭家绵延不绝的产业,种茶于西子湖畔的三面峰峦,天竺山、狮子山、五云山、虎跑山等。山客种茶,水客买茶,茶商卖茶。茶的品种、茶的产地、茶的特性、茶的制作方法、茶道茶具茶味等有关茶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本书的角角落落,似乎是一部近代茶史。记忆尤深的是泡茶的方法,“冲了沸水,浅浅的大半杯,上面用贝勺抛了明前的龙井。”我们泡茶,都是先用手撮茶叶并不用什么勺子,先放茶叶并不先冲沸水。先冲沸水再抛茶叶的方法泡出来的茶如何呢。“那龙井片子底下受了热气,一阵子豆奶花香扑鼻而来,载沉载浮,如钉子般竖起,满屋子弥漫的茶气,好闻。”至于泡茶的水,也有讲究,“一是要清二是要活三是要轻四是要甘五是要冽”“山泉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茶性易染是茶的最主要特点,把茶和玫瑰花放在一起,泡的茶就有了玫瑰花的香味,把茶放在冰箱里,就可以去除冰箱异味。“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道出了茶味的真谛,茶味是苦的,细细品味,又是甜的?
茶树是美好的,作者却把偷情、贫穷、吸食鸦片、衰败等丑恶的物事与茶搅和在一起,让人捉摸不透。小说似乎暗藏着杭家人的灭绝吴家人的崛起。世代单传的杭九斋在吸食鸦片的过程中与青楼女子小莲有染,在老婆身上却是性致全无,其实并无子嗣。杭家独子杭天醉便是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幸存下来的茶人吴茶青所生,是杭家媳妇与茶青偷情的果子。小说并没有描述杭家媳妇林藕初勇敢的站出来,以离婚的方式去追求自身的幸福,却以和自己茶庄的管家帮工偷情的方式来追求幸福,表面上为杭家生续了香火,实际上却是灭了杭家的香火。对爱情的追求,作者描述的多是偷情,吴茶青与林藕初、沈绿爱与赵寄客、杭天醉与小茶,即使五四青年方西泠也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嘉和。只有日本国的叶子敢于勇敢的追求乃父极力反对的自己的白马王子,与革命党人嘉平私奔,在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依然育有一子取名杭汉。这“汉”字也应该是有暗含的意义的吧。暗含这个父母私奔的结晶的结局是美好的吗?小女儿嘉草与共产党员林生一见钟情,在生死危急的关头,拉了小孩寄草为证婚人,匆匆完成了结婚和性爱的过程,第二天,林生就被国名党人砍头,然而后来嘉草产下一子,取名“忘忧”。“这是一个多么奇异的新生儿啊,他雪白雪白,连胎毛也是白的,连睫毛也是白的。她的哭声又细又柔,却绵绵不绝——这是一个多么奇异的新生儿啊?”作者这样描述一个初生的孩子,这又暗含着怎样的隐喻呢?而只过了一个晚上的夫妻生活的失去了丈夫的嘉草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呢,没有了父亲的孩子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来不及了,寄草,林生说他快要死了”共产党员林生在获得准确消息明知第二天就要被杀害的情况下与嘉草完成一次性爱是为播下革命的种子吗?而整个洞房的过程是小寄草守在门口完成的。小寄草没有看到洞房里发生了什么。“只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好像笑,又好像是哭,好像是欢叫,又好像是呻吟”。第三者看到性爱的场景或者听到性爱的声音,是本书多次出现的细节,好像这并不是隐私或者说人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获知他人的隐私。在日军进入杭城的紧要关头,寄草偶遇国军军官罗力,罗力随军北战南征,辗转千万里的寄草在缅北同古战役前夕与罗力闪电成婚。然而,寄草千辛万苦在战争年代获得了爱情,却在和平年代独守空房,丈夫罗力因无法证明自己是地下党员身份而在共和国反右派运动中入狱十五年之久。
茶树,嘉木也,是美好的。作者却把他和战争、血腥、死亡搅和在一起。一个接一个的杭家人的去世,就葬在翁家山茶园里;茶园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刺刀砍劈、铁蹄践踏;茶叶遭到死者鲜血的侵染。痛失新婚丈夫而疯癫的嘉草被日本鬼子打了无数枪,“身上到处都在流血”,又被日本鬼子刺死,连同日本鬼子炸死的被嘉草抱着的无法分开的鱼一起葬在茶园里。共产党员楚卿和游击队长杭忆在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在茶园里。浴血奋战而获得抗战胜利后的杭家人,却又跌入暗无天日的变态的扭曲的文革中。
所有这些,难道是以苦难来印证“荼苦”,预示航家的未来是“其甘如荠”?
杭天醉是贯穿本书的核心人物了,主角。然而,他懦弱,并没有追随好友赵寄客一起去日本参加革命,他吸毒,几乎败光了家产,也害得小妾小茶上吊自杀,茶楼沦为吴升所有;他对茶道和禅的喜好,使他交了一位日本朋友,而这位朋友的10岁女儿后来成为他的儿媳妇。可见杭天醉却是一个性情中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这道里,性情便是第一要紧,第一条便是干我心里头喜欢的事情。”我们要做到干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好难,从这点来讲,杭天醉的人生却是有高度的。“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这句刻写在曼生壶里的句子是不仅仅是杭天醉和赵寄客两人情谊的见证,也是赵航两家情谊的见证,更是他们的做人准则、人生信条。正是这种“内清明外直方”的精神使杭家人,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无论杭天醉时代还是杭嘉和时代。
然而,伴随着杭家的衰败,却是近代中国的崛起。这是本书暗含的主线。从杭九斋时代的维新运动,到杭天醉青年时代的辛亥革命、中年时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探索,再到老年时代的国民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对杭家来说是茶青伯中枪牺牲和剪辫子,杭天醉的儿子嘉平以满腔热血参加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收获的当然不仅是日本媳妇。跟着黑恶的投机的吴升长大的嘉乔也加入国名党,参与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历经四一二后的吴升,在干儿子嘉乔动念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说出了他的人生感悟:“国名党缺德,以后要倒霉的”。这是本书作者描述的缺德的吴升的人生感悟吗?抑或是为了后来说明后来国名党必败吗?或者说国民党是败在“缺德”?然而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满腔仇恨的甚或变态的吴升却是进取的,逆袭成茶行老板,近代买办。
本书从忘忧茶庄忘忧楼府忘忧茶楼开篇叙述,以从忘川中醒过来的杭天醉最后一声呼叫:“忘忧”两字给嘉草的儿子命名。不知这“忘忧”两字有着怎样深层的含义或者隐喻。
书的装帧和质量比网购的好多了,也肯定是正版书籍。然而,也有错别字,如“风火墙”应是“封火墙”。“指摘”应是“指责”。
西湖周边景致的描写刻画,激起我去那里一走的欲望。那里不仅仅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的自然风光,更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深厚的历史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