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1000字
谁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人生,那这一生也就完了

谁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人生,那这一生也就完了

作者: 星海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0-04 23:20 被阅读19次

《拜托啦学妹》里有一期的采访话题是:生活的哪一瞬间让你觉得很丧?

其中有一位受访者说:“我有一次感到心情特丧,是因为趴在阳台上,看别人都在忙,突然不明白自己活的意义是什么了。”

似乎很多人都曾问过自己三个哲学性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私以为,这三个问题虽然抽象,却能够帮助我们生得清楚,活得明白。

有些人几年不见还是一成不变,而有些人几年不见却判若两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后者明白,成长就是让自己在下一秒变得更好。哪怕每次变化再小,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也能有质的改变。

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只有一条:认识与改变。


讲个最近发生的故事吧。

本学期我被任命为两个大一班级的班主任,A班和B班。第一次班会课,我便和两个班的学生强调,大学是又一次奋斗生活的开始,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调整好自己的节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读好大学。

三周后,我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已悄然在两个班之间发生。比如晚自习,A班会有一些学生以各种理由抱怨时间太长,扰乱了他们的正常作息;而B班听到的更多声音是“大学似乎比高三还辛苦啊”“晚自习时间好像都不够我们整理一天的知识点”“老师,我们开一次解决大学诸多困惑的主题班会吧”。

再打开QQ空间一睹为快,有些小宿舍的王者荣耀早已每天打得热火朝天,而有些小宿舍的人解(《人体解剖学》的简称)笔记却是天天在晒新花样。

李笑来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曾写道:

“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实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自己确实有缺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其实是完美的——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上述这则励志公式,用数字是最能直观表达人一生中的进步原理的。

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1

1.01=1+0.01,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做到第二天都比前一天进步一点,一年以后,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

1的365次方=1

1是指原地踏步,如果每天都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一年以后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

0.99的365次方= 0.02551796445229<1

0.99=1-0.01,也就是说如果每天不进反退的话,我们将在一年以后,远远小于“1”,被人抛在后面,也将会丧失很多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比如:

一、每天早起半小时,用意志战胜被窝。半小时可以做多少事情呢?

(1)背诵100个英语单词;

(2)绕操场跑步6圈,快走2圈;

(3)读20页课外书;

(4)巩固5个知识点;

……

也许你还可以想到更多。

那如果将上述的数字都乘以365呢?或是再乘以365*10呢?

我始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意即如果你能在某一件事上坚持做满1万小时,你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二、不说“不可能”: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如果你稍微花一点时间关注一下当前的综艺节目趋势,就不难看出,人工智能这个词正慢慢占据着各大舞台,渗透到各个领域。

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机器人小度(《最强大脑》的新一季脑王)、模拟宇宙空间、月球造房计划等,居然在当今社会已成为技术相当成熟的科技产品,并将尝试在未来推广。

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愿意踏出尝试的第一步,有第一步便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此才能促成一件事的进行与发展。

我经常会看到有些朋友,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假设会遇到哪些阻碍,然后假设着假设着,就直接把这件事pass掉了,比如旅行、读研等。

TED有一期演讲主题叫《未知的美丽》。很多事情在不知道、不了解的情况下,也许更能带给我们冲击与力量。

就像我们不知道下一秒就会看到一篇什么文章,不知道自己的爱人明天的安排是什么,不知道第二天又会遇到什么人、看到什么新奇事,这无数的未知带给了我们希望,和生活的动力。

那如果这种冲动,是安放在下一秒你要学习的事物或练习的题目上呢?会不会心情就会大不一样?

三、勇敢地向生活中一些固有的模式提出质疑

我在研究生毕业前,从没打算成为一个思政教育者。相反地,我还对自己说,永远不要成为一名思政老师,因为我不认为自己能当好这个角色。生活就是这样,我学会了永远不要说“永远”。后来,我成了一名思政老师,开始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

进入教育领域之后,我开始质疑那些标准化的学习材料、教材和考试,以及“每个人都应该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课程”这个观念。我不再仅仅专注于教授相关学科知识,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并且努力帮每个人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

我意识到,如果能够给学生启迪、让他们充满干劲,他们就能真正地从学习中受益。他们会更理解学习的价值,从而充满热情地学习。出于这些考虑,我不再直接把答案告诉我的学生,而是提出问题,向他们寻求答案。当他们感到困惑,尝试着找出解决方法时,我会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并且适时地提出其他问题,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思维挑战。

我的每一次新课都会让学生去收集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信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反馈很好。

这种方法非常成功,然而,对老师来讲,这却绝非易事。作为老师,我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允许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做各种各样“纷繁杂乱”的事情。不过这也有好处。我有机会站在任何一个遇到困惑的学生角度,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我知道这条路我将会走得很孤独,也不会得到太多支持,可是这项工作却给我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灵感,我经常会在处理完一件复杂的事情之后,得到启发,然后将一些细节写进论文或课题。

所以,我要感谢坚持,感谢折腾的生活,感谢天马行空的思维,感谢未知给的灵感,让我离“无聊”“空虚”“小确丧”这些词渐行渐远,而更多美好的惊奇正在某个角落等着我去发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人生,那这一生也就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ch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