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劳动之光~《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劳动之光~《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作者: 金_39cd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19:49 被阅读0次

“当我们讲到劳动的时候,也应当像讲述战场上的功绩那样充满高尚的激情。”

一、通过劳动发现人的心灵

为什么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劳动教育视为共产主义教育成功的前提,要成功的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就必须是年轻一代认识到:他们不仅有享受社会主义物质福利的权利,而且必须为此向社会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育不仅仅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还有促进人本身全面发展的功能。劳动不仅对发展儿童智力和提升他们的智慧有意义,而且对德育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劳动素养,是指人在精神发展上达到不为公共福利而劳动就觉得无法生活,这时劳动使他的生活充满高尚道德的鼓舞力量,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

在学校里,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的、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都应当有个年长的同学的劳动作为自己的榜样,每一个人不仅应当自己学一样东西,而且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同学。

二、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一教师充满感情的给孩子们讲述关于劳动的故事。

二安排学生与优秀的劳动者见面。

三用文艺作品中劳动者的形象感染学生。

中国当下教育,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育者喝斥学生: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有去扫马路,蹬三轮!

广大普通的劳动者被轻视。我们应当更侧重于强调尊重和热爱从事普通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环卫师傅,快递小伙,送水工,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及田野耕耘的农民。

三、通过劳动让困难学生突破自己

劳动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习困难的儿童在劳动领域可能就很突出如果他们在劳动创造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自信,那么他对生活,对学习,就会树立起信心。

四、将劳动教育课程化

儿童一跨进校门就进入了一种各式各样的创造性劳动的气氛之中,每一个学生毫无例外的在志愿选择的课外小组里劳动。孩子在劳动中感到幸福,这种幸福不是简单而浅薄的有趣,而是来自每一个儿童个人智慧的尊严和创造性的成就感,并展示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劳动的幸福感主要来自通过汗水和智慧看到自己的成果。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劳动主题课程。一年级学生自选蚕豆中,然后播种,看种子,发芽一点点长,叶开花和结果,他们寻找豆耳朵,摘豆,剥豆,洗豆,煮豆,感受劳动的奇妙和收获的喜悦。二年级学生种土豆,挖土豆,吆喝着卖土豆,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感受,爱心分享和快乐。三年级学生种桑养蚕。四年级学生种油菜,五年级学生中向日葵,六年级学生学养殖。

五、让劳动闪烁公益的光芒

我们不急于过早的让孩子去参与有报酬的劳动,因为这可能养成自私贪婪的恶习,一个学生在用自己的劳动挣得第一次工资之前,应该大量经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无报酬劳动的精神体验。

六、诚实的劳动换来面包

有偿劳动的意义在于:当男女青年吃着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面包,穿着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换来的衣服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懂得人的劳动价值,一定会尊重劳动和劳动的人们,一定会理解个人对家庭和集体应负的责任。

七、劳动是一部壮丽的诗史

真正的劳动教育,就应该让孩子们有疲倦与惬意,有渴望与牵挂,有满足与激动,有失偏和传奇,有激动与高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动之光~《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dc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