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在四川眉州有一位四十岁且积德行善的王员外,他特别尊崇佛教 ,家中供奉观音菩萨。虽然王员外家财万贯,但他知道物力维艰,从不铺张浪费。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接济贫穷人家,十里八乡的人都称呼他为王大善人。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困惑,王员外虽不为生计发愁,但是为没有儿子发愁,虽然已有两位千金,但是看到朋友的儿子时王员外就会十分伤感。
一日王员外又到朋友家赴宴,是他朋友母亲过60大寿,亲朋满座,热闹非凡。
王员外的朋友信奉道教,因此他把山中道观中德高望重的道长也请来了,没人知道他来自何处,只知道他快满百岁了,自称无尘子道长,他道行高深,谁家遇到了不好的事情都会请他下山化解。
在宴席散后,当王员外去和朋友告别时,朋友知道他的心事,便告诉他今日有一位高人在这里做客,他可以为你指点迷津。王员外听后便迫不及待地让朋友引见这位高人。穿过院子来到道长休息的房间,朋友轻轻地敲门,并告诉来意。道长见是主人有事,便上前开门。道长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让王员外着实吃惊,心中窃喜:今天这位高人一定能帮助他。
朋友简单地给他们二人互相介绍了一番然后就离开了。这是王员外作揖道:“想我王某做善事无数,常年供奉观音菩萨,可是如今我都40了就是无儿子,听闻您老道行高深,给我指点一下迷津,我如果得子定当重谢。”
无尘子道长见王员外心诚又是主人的好友,摸摸长须道:“你虽然在城中做了些好事,但是你家乡的人没有得到你的资助,如果你能捐款在你家乡的大河中修一座桥便是功德无量,桥竣工之日也就是你得到儿子之日。”
听完,王员外暗自称奇,由于生意繁忙,自己的却很少回老家,及时回家也是很匆忙。更谈不上为家乡带来福利,想到这里王员外露出了愧疚之意 。
道长见状便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也不是你主观的错误,只是你的德还不够得到如此福报。按照山人说的去做,定能让你得偿如愿。”
王员外见道长如此说道,便拱手道谢:“王某得子后定到观中拜谢。”
无尘子道长道:“日后你多行善事,并好好教导你的儿子,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王员外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离开了朋友的家。
这年清明节王员外回到家乡扫墓,祭完祖后,王员外去拜访了里正并高知了来意。里正听后无比高兴,他正为修桥的事犯愁呢(原来是新来的县令给各村的任务)里正感谢王员外给他解决燃眉之急,告诉王员外桥竣工之后就给他立功德碑。王员外不在乎什么功德碑,而是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