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包括关于自我的思想)与此时此刻的真相相违背。”
这句话,真的很有意思。一眼看过去,好像毫无道理,但细想才发现,这句话洞察了痛苦的本质。
例如:
1、当我们初入职场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里的“合适”是自己的想法,但“找不到”就是真相。
2、当我们受到批评时候沮丧时:“想做的更好”是自己的想法,但“结果不理想”却是真相。
3、当爱人或朋友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时候:“期望”是自己的想法,但“达不到”却是真相。
……
类似的情况表明,但我们的想法跟现实(或真相)相违背的时候,会真切发生痛苦的情绪。特别是自己无法接受这种差异的时候,痛苦的强度会指数级的上升。
作者认为要摆脱思想和幻想所产生的空虚,最便捷的办法是:“要摆脱这种思想空虚有个便捷的方法:那就是立足当下。要做到这点只需直面生活。如果你要出去走走,就好好走走;如果到了刷牙的时间,就好好刷牙。要直面生活,你只需关注生活本身,注意现在有什么,而不是联想到一些关于它的记忆。直面是很简单的——你不需要准备什么,也不会弄错。”
理智,有时候会容易跟思想、幻想混淆,我们所认为的理智判断,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推测。在这一章里,作者更倾向于:行动起来,带着理智,扎扎实实的做事情,不要有过多的想法,不要试图想清楚所有的东西,不要让理智和理智打架。
这就像我们打算去做一件事情一样,理智的人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做好了万全之策才去行动,但真的要问问自己:这种方式谋定而动的方式真的奏效吗?还是说:我走一步看一步,逐步调整更加合适?
——读《无关私己:洞察自我假象下的真相》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