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到这时候,常有老家的朋友亲戚寄香椿,多到吃不完,转手送送周围的哥们兄弟。我们老家是香椿生产基地,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院落都栽了香椿树,清明前后,香椿芽最鲜,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可是这节令深得人心的一道好菜。
也有工友们从老家来上海,给捎几捆香椿,嫩嫩的,老远闻到独特的香气,生香椿大多上海本地人不是很喜欢,感觉味道独特不能接受,就像刚开始我们闻不惯榴莲的味道,但榴莲闻起来臭吃起来却是香的。香椿也一样,我身边的上海朋友对香椿炒鸡蛋大多能吃得惯。
有个合作单位的刘老师,一个矮个子瘦老头,喜欢喝酒。现在人已经退休了。他祖籍山东,生在上海,可能受父辈的饮食习惯影响,对香椿情有独钟,腌了吃,炒了吃,拌了吃,甚至于把香椿切碎了拌肉馅包小馄饨吃。
香椿肉馅包小馄饨,我没吃过,据说还有人用香椿包饺子,我体会不出什么风味,有机会一定让老婆做一次尝尝。
前几年,刘老师偶然间在外环路边上发现了一棵香椿树,每到这时候就拎几只马夹袋骑车去采,采满几袋子放车后座上载回家,拿出一把洗巴洗巴,切碎了开水烫一下,捞出来沥干水分,凉一凉。把老豆腐切成小丁状,和香椿拌一起,撒少许盐花,淋几滴香油,摆桌上下酒,对刘老师来说,这可是酒肴中的战斗机,有香椿的酒一定是酣畅淋漓。
剩下的刘老师会选一些装冰鲜袋放冰箱里随吃随取,大部分的香椿是洗净之后晾干,两手揉一揉,摆坛子撒粗盐腌制,腌制的香椿配面条非常搭,保存得好了可以吃到立秋。
后来,外环路边的香椿树发现的人多了,刘老师采不到了,非常婉惜,常常在我们面前回味那个几年采到香椿时的快乐时光。每回老家来了香椿,我们会送给他一些,老先生见有香椿可下酒孩子似的,开心得手舞足蹈。
这两年这时节老家鲜有人寄香椿来,我和妻子开玩笑说,估计钱难挣了,老家的亲戚朋友手里不宽松,紧缩开支,把给咱的福利给卡嚓了。
妻子说,先得问问这些年你给亲朋好友付出了多少,奉献了什么?老是想着索取不想着回报怎么行!
我想想也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念想老家的温
暖,也要懂得知恩图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