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里种的茶叶该采了,到园里一看,一层嫩芽油光放亮,风一吹,香气扑鼻!这个季节的茶,炒的恰当,一股花香,我特喜欢喝。因为没有打过药,绿叶蝉,粉虱不少,都在乱舞,抢食这些香芽儿,有的地方也被蜘蛛网罩了起来,采前得先扑拉扑拉。
我一个人采,多半不能坐着采,有芽子稀稀拉拉,有的够不到,都得站起来,弯腰采。腰疼,就用左手撑在左腿上,用右手采。昨天采的多,采完就十一点了,采了整三个小时。
采好的茶芽放到晾茶机上,打开风扇,尽快吹走部分水分。
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补充水分,等一下茶叶摊晾好了就开炒。
夏茶水份足,天气炎热,杀青不能一次下多了料,否则水份不能快速散发,茶叶容易粘成一坨,这锅茶叶就废了。如果下多了,也容易杀青不透,红了梗。大概杀了有九锅,没看表,光头青就应该用了一个小时。头青杀完晾凉合在一起揉捻,夏茶含花青素,茶多酚多,容易苦涩,恰到好处的揉,才能炒出所要的味道来。然后是二青,二青相对于头青,可以两锅并一锅,锅温逐渐调低。二青在锅里边翻边理条,合适的时候出锅,再次晾晾,最后就是烘干了,烘干需要耐心,温度掌握不好就糊了。温度逐渐降低,再降低,最后关火,用余温焙干。一段及其漫长的时间,直到下午三点半才告一段,累死我了!浑身疼!
茶叶还不十分干,把它放到小电炉低温慢火烘烤一小时,大功告成!够我和先生喝一段时间了。
猜猜我炒出了多少干茶?只有八两。小电锅手工炒的茶,一口锅里完成。
如果量大一些,谁用这个小锅炒?机械大锅也是根据小锅的原理一步一步来的,能不能炒好,机器不是智能的,还是人在操作。控制恰当,炒出来的茶不比小锅炒的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