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林实习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本,我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记事本。而每天的工作,那些引起你注意的,甚至是一些模糊的猜想。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务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记录到本子里。(点滴的记录,平日的思考,会让我们在某一刻发现一些教育教学规律,如果勤于笔耕,这些就是日后写作的很好素材)。
两个学生毫无表情的、单调的朗读,引发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通过细致的观察,他发现这样的学生不能用视觉和思维感知一个以上的词语。用思维感知好几个词,特别是一个长句的逻辑意义完整的部分,对他们来说是不胜任的。他和老师们花了很长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没有训练出朗读技能的孩子,早在三四年级的什么时候就扎了根并且固定化。
一个人不会阅读,会影响他的智力发展,阻碍他抽象思维的发展。
你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教给学生按音节阅读逐步过渡到一眼就能领会一个句意思成分和一个整句的意思。
这种智力训练,不仅在教室里发声,还应当在家中进行。先要逐渐的、一步步的引导家长们去认识人的心理素养的世界。
教育概括的途径:从最初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地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作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每天应该走的一条路。447(我们一线老师虽不能每天完成,但进行每周工作的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每天观察所得,可以以清单方式进行简单的记录。)
1.教师的脑力劳动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相一致。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有精准的掌握,课堂上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情绪变化等方面。】
2.不应当过分追求直观性,那样会阻碍抽象思维的发展。要注意直观手段运用的时机和方式,不要让它成为影响学生注意力的破坏手段。447
3.注意力要依赖目标明确,思想专注来培养。应当尽量的做到是思维的努力和意识的努力统一起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少而精,让学生全身心的专注去完成。】
4.不要让一年级的儿童长时间的处于脑力劳动的紧张状态。要找到这样的作业,是儿童通过做这些作业得到休息。【而针对一年级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设计的读写会议课程就很好的达到了这一标准。涂涂画画的过程里能够缓孩子紧张的情绪,还能够激发孩子自由创作的欲望,创作后的分享也锻炼了孩子们大胆表达。】
5.无论如何不能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强调的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规划,处理好阅读清单,不要随意的增加孩子的背诵任务量。】
1.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应当是非常细致的。不要让学生感到人们专门地“整”他是为了拿他作为靶子来教育别人。449【不要让这些班级的弱势群体,因为老师的个别对待更加的与众不同】
2.不要让道德教育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虚伪品质的到场。
3.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在某种好的东西中认识自己——善于支持人的这种高尚的志向是多么重要。一个人想在某个好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愿望越深刻、越诚挚,他的内心对自己纪律的要求就越高,他对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就越加不肯妥协。【教师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提供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小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被看见,被肯定。这样就达到了干国祥老师所说的良性教育循环,学生就能够完成自我教育。】
4.教师一定要遵守对学生的承诺。
5.不公正会在儿童心里引起怨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