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力量
读第90条《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这篇文章顺着上一篇的姊妹篇,都是针对校长工作建议的。如果说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发现问题的开始,那么撰写教育日记就是校长的工作思考。
正如倡导学生有效作业有个“草稿本”一样,苏霍的工作思考就是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他的方法是每天记录他观察的事情,每周通盘思考一系列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研究办法,直至抽象得出教育结论。关于这种教育日记的作用,在苏霍看来,“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同时,他指出,“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应当每天在走的一条路”。
从记事薄到教育日记是一种习惯坚持,从教育日记到教育概括则是一种思考坚持。习惯坚持已非易事,思考坚持更为可贵。很多教师阅读此文的感受是佩服苏霍坚持写教育日记的习惯,我的感悟则是学习苏霍坚持思考的习惯,《给教师的建议》本身就是苏霍教育日记的概括思考。我还记得在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苏霍提到自己写教育日记已有32年时间,对一些现象能够长期思考和研究。所以,我借鉴学习的不单是记事的习惯,还有“抽丝剥茧”思考的习惯。我相信,只有思考的力量,才能抽象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苏霍的记事内容以及他的问题思考。我发现,苏霍的记事内容是分以下三个方面的。
一是关于听课和分析课的问题,他思考的是如何把个性问题转化为集体研究的共同智慧。这里实际是分两个层次的,一个层次是总结优秀教师的课堂优点,提炼成为集体学习的教学经验,此为正面经验的思考,在第89条建议中已有叙述;另一个层次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抽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概括出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结论,此为负面问题的思考,这有点像是我们今天进行课题研究的意思,问题即为课题,课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变成了广义的概念,思考的流程是:思考—实践—再思考—获得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有个学生阅读“思维不清”的例子,让我颇有感触。苏霍举了两个初中生不能顺利阅读感知完整句子的现象,在很多教师认为这是特殊学生智力发展不正常是正常现象的,他却这样指出问题的症结:智力发展的不正常并不是原因,而是后果,正是不会阅读阻碍了抽象思维的发展。接下来,苏霍从小学就开始关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由按音节阅读一步步地过渡到一眼就能领会一个句子成分和一个整句的意思,每个年级学生的阅读、书写都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要求,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阅读、思考、书写成为自动化的学习技能。确实这样,结合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分析一些学困生的原因,很多是没有掌握真正的阅读技巧,非单是文科的阅读文章,理科的审题标注与勾画联系也是阅读水平的体现。
二是关于教学常规的问题,他思考的是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常见事务是否有效。诸如检查教师的课时计划,查看书面作业、教室日志,观察师生之间、各个班级和各个年龄的集体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的问题等。苏霍认为,优秀教师是不必要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教师要有自己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单元备课也不必预见到每个课节某一阶段的师生对话处理,因为课堂是因人而宜、因时而变的,只要能适合地灵活处理就好。关于教学常规要求的适合性问题,作为负责教学的领导,我是深有体会的。比如,学校组织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刚开始是疏通导学案,一人主讲,多人评议,花了三年时间,全校形成了具有我校“导学互助”课堂特色的“导、学、研、练、评”五步导学案设计。由于有了现成分享的教案,等到第四年,“一人说,多人议”的集备热情就开始减退了。这时候,我们推出“集体磨课”要求,把集备活动变成“一课三备两磨”的新形式,每周抽签一人进行主备,说课议课为集体二备,个人调整修改为三备,个人试讲大家评课为一磨,试讲之后修改定型的导学案即为二磨,这样就把集备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了。第五年,为调动所有教师的备课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又推出集备亮课“每周一课”新思路,把一人试讲课堂变成集体同堂多人共同执教,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工,多人同台进行讲课,有点“群口相声”的味道,这种集体研究的方法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现场参与感和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集备教研的工作效率。
三是关于道德教育的问题,他思考的是关于学生教育问题的细致性、诚信度、方法论和家庭教育背景等问题。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有两个例子:一个是集体教育中所谓的“杀鸡儆猴”,让学生反感地认为教师专门地“整”他是为了拿他作靶子来教育别的人,学生会出现无所谓的、满不在乎的态度,事得其反,这是反面例子;另一个是对学困生米嘉的表扬和激励,让他对所做的事情充满自信,苏霍说,“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不但要在学习上表现自己,还要在其他方面表现自己,这点与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是一致的。我甚至还认为,有些学生即使在学习上不能表现自己,也要在其他方面表现自己,证实他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我想这也是自我教育的延续,学生未必能够成才,但一定让他成人。例如,我的侄儿学生成绩一般,但能够代表学校参加烟台市级跳绳比赛,还在毕业典礼上献歌一曲来回报他的母校和恩师,至少他的运动天赋得以展现,同时用规范的言行和情感表达证明他是初步成人了。
学习苏霍思考的力量,我想要从学习写教育日记入手。我个人还是有记事习惯的,我比较自信地是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坚持记好教学大事备忘录,为梳理总结学校工作提供素材,每年12月31日发布年度教学工作十件大事总结报告,至今已经总结了八年。第二,坚持撰写听评课感悟文章,学校组织“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改革,我参与听评课活动后,每周能把有价值的评课感受写成课评文章,数量达200篇,利用集备活动及时与老师们分享,彼此提升了教学认识。第三,坚持阅读教育书籍,撰写读书体会,主持学校“文峰聊书”教师读书论坛,围绕《给教师的建议》推进学校读书活动,双周一期,活动已近两年,撰写读书体会接近100篇,与大师对话,与老师交流,提升了教学智慧。
学习苏霍思考的力量,个人记事习惯是基础,坚持思考才是关键。每周的课评文章和阅读体会相对来说可能还是碎片化的认识,阶段性的深度思考要更为准确一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导学互助”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比赛结束后,我们要组织各教研组集体反馈,我还每年坚持做大比武总结报告,对各教研组讲课情况进行整体总结,从开始的疏通课型模式,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到现在的思辨性课堂,“导学互助”课堂从模式外形转向思维内质,融合生成“导学互助-思辨增质”新课堂。近期,学校提出“让每一生命都增值”的教育新理念,关注师生在教学相长过程中的方法增值、思维增值、智慧增值,体验生命成长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增值教育”理念的概括,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是我校教育教学探索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或者说,思考的力量带来了我们的思想增值。
冯梦龙《警世通言》有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更相信《道德经》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我的观点是,踏破铁鞋,方有得来。教育日记的积累,必然换来教育思想的增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