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大兴调查研究,调查如火如荼,但研究似乎被人忽视了。找到资料、找到问题都只是开始,重要的是沉静下来认真去分享、去刨根问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不得不提到研究能力。我们可能以为,只要那些博士、科学家才需要研究能力,其实不然,我们每个普通人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比如遇到一个一直困扰你的难题,就需要发挥研究能力去克服;比如晋升为管理者,面对你的新团队,也需要发挥研究能力,形成一套适合你和下属的管理方式。
研究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探究能力 ,研究和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是重复练习,而研究不是练习,更没有重复,只有不断地获得新东西。研究就是面对一个新事物、新课题的时候快速上手,并掌握概况的能力。
培养研究能力第一步是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一类是信息的搜集,可以百度搜索基本定义和热点,可以知网搜论文,可以在垂直网站搜专业信息。另一类是向人群请教,比如办座谈会、个人访谈、请教专家。搜集资料的时候,要注重足量和节制的平衡,超强的主动性是资料搜集做到足量的保障,而研究资料的宽泛性保证你的研究质量。
第二步是分析资料。上一步搜集好了各类资料,如何进行文本的整理和论证去完成研究的目标呢?最关键的是,要有批判性思维。我们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抓本质,另一个就是找规律。抓本质就是找不同、做对比,比如同一类事物的横向对比,同一个事物不同时间段的纵向对比;找规律则是求相似、做类比,通过找到一个和研究对象类似的对象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相似点和共通规律。
第三步是输出结论。研究让你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就应该把研究结论成果化,最好的表达形式就是写作。我们要按学术论文的标准去总结研究成果,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它应该足够系统、有相关的文本支撑、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研究结论成果化的输出过程中,讨论和导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为自己找一个好“导师”。
还有一点,就是研究过程中要有“作品意识”,这里所说的作品就是希望把一样事物做得更好,做得像个作品。 在作品意识的带动之下,才能更激发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