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能自己决定如何与父母分开,而不是父母在孩子准备好之前就离开他们,孩子就不会有不安全感或黏人。这种分离适用于夜晚独自就寝、独自留在托儿所、独自去参加派对,以及任何没有你的情況。你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鼓励孩子适应这些情况。
但如果你太急着要求孩子独立,那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那会破坏亲子关系,你还需要花心力去修复关系。你可能觉得是在鼓励孩子独立,但孩子可能觉得自己被你推开了,把它视为某种惩罚。
这里强调的重点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步调与你分开,你应该依循他的步调,而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步调。
孩子迟早会自己睡一整晚,自己学会坐起来、爬行、走路、穿衣服、吃固体食物,自己做早餐。在准备好之前就强迫他去做那些事情,是在打击他的信心,也是在打击我们自己。我们煞费苦心地教他或逼他做的许多事情,其实他迟早都能自己学会。揠苗助长,反而可能延迟成长。
例如,我们硬把婴儿扶成坐姿,而不是让他自己学会坐起来,那就剩夺了他学习的机会。婴儿不需要为了坐起来或走路而使用那些限制其行动的辅助工具,他只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发现如何坐着,如何向前走。放任他自己摸素,他会翻身与扭动,并自己学会爬行、坐着、站立、走路。他也会学习如何学习,我们不必干预那些流程。
事实上,一个婴儿在自然坐起来及正常的肌肉发育之前,若是经常被扶起来坐着,他可能从那个坐姿学到歪歪扭扭的走路方式,妨碍日后形成自然的良好姿势。
真正重要的是亲子关系,而不是你何时开始帮孩子断奶,或你太早把孩子扶起来坐着。
孩子成年后,若因你在他年幼时所犯下的错误而需要任何协助,请不要感到羞愧。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只会导致事情变得更糟,并不会让问题消失。
不要主动去做孩子可以自己学会的事情,在决定提供孩子多少协助时,你要知道逐步推进鼓励很有帮助。身为家长,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很难知道究竟是要去帮助孩子,鼓励孩子,还是只在一旁观察。
观察孩子以寻找线索时,通常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是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你去帮他做,那反而剥夺他的力量与能动力。但孩子感到无助时,你若是不帮他,就是对他的感受不够敏感体贴。
练习:让孩子主导
养成和孩子在一起的习惯,不是一起做事情,而是陪伴他,让他主导。从旁观察与帮助他,而不是直接伸出援手。协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