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位置在两个地级市搭界地, 以山路十八弯来形容进出的崎岖,一点不为过,而进了书院大门 ,却有一片难得的开阔大坪,望四周环绕之巍峨群山,眺上山来路之蜿蜒,有莲花台之庄严,生世外桃源之恍然。书院对面的山上,依稀住了几户人家,房子都很不错,留下来住的人却不多。一天下来,往来车辆,不过两三辆,犬吠声之外,凝神静听,最多的是风声,漫山遍野,大树、灌木与杂草,高低错落,“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风声背后,千百年青山的静默,逝者如斯夫,不变者如彼乎?
泽南掠影
书院招生可以说是“有教无类”,只要你认可他的理念和管教方式,不管这孩子学习习惯、态度怎样,甚至有快六岁还口不能言的,没问题,都接收。书院上课的内容,以短短三天所看到的,内容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比如庄子、黄帝内经等等,还有则是与现代科学接轨的内容,包括最前沿的量子纠缠,来源广泛,网络文章、电影课等等丰富多样。文化之外,还有劳动与打坐,动静结合的身体课。教学方式呢,上课时间并不多,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有一个小时左右,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上的潜移默化。书院是个大家庭,也可以说是个小社会,既有老师、家长和孩子,还有专门来调养的老人家。整个书院的生活起居时间都是同步的,从早上六点起,上下午的学习,午休,再到晚上统一关灯睡觉。对了,用餐这里是全素食,特别一点的,吃的全是糙米。
不管老人、老师还有孩子,都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学习、阅读、追赶与嬉闹。看上去各行其是,好像没教什么太多知识,但所有人的状态却如此从容、自然和喜悦,仔细体会呢,其实,书院创始人(罗老师)的理念是贯穿在从早到晚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尤其是最核心的:因果、觉悟与没有恐惧!
有对众生的尊重,没有口腹之欲的恣纵;有对生命种种成长的欣赏和接受,没有对疾病、死亡的恐惧;有顺逆境的坦然和不计较,没有成功与失败的焦虑;有聆听自己内心的真诚,没有对大一统标准的追随和服从。
三天三夜,不算太久,可感觉上很亲近,仿佛与老朋友重聚,却也深有受教。感谢罗老师,敞开怀抱,真诚指教,还有其他老师和老人孩子,感恩所有的遇见与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