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适合走敏捷的项目”吗?
在今年的架构审计中,聚焦面向行业云的规划与研发,敏捷是我们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在架构审计访谈过程中,曾接触过一个项目,他们被教练下了结论——“不适合走敏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项目才适合走敏捷呢?这里有一个关键概念需要首先澄清:什么是敏捷?根据上面这一场景的上下文分析,我主观臆测一下,教练结论中的“敏捷”可能是狭义的敏捷,应特指“Scrum”。广义上的敏捷,作为一种极朴素的研发思想,对解决产品/项目研发端到端的价值交付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适用。从这个意义上,敏捷更像西游记里的如意乾坤袋,各种我们熟知的方法、工具、技术、实践,包括软件工程层面的,管理层面的,思维层面的,甚至灵性层面的,似乎都能往里装,持各种五花八门证书上岗的金光闪闪的敏捷教练们,也似乎包治百病,上到组织顶层战略设计,下至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很是抖擞神通。
话说敏捷圈多年来乱象丛生,各种概念,各种门派,各种认证,各种身价。一些概念有时候被人为的造出来就是为了待价而沽。真正的好方法从来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总结出来的,是带有典型应用场景与问题语境的,理论上不存在“万能公式”式的方法(,即按照某一套方法与工具,就能够推导出产品或项目的成功),也不存在“过时”、“OUT”的方法(,只能说,这一方法对应解决的这类问题,在当下已不是制约您业务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
作为一名“无证执业”的方法学咨询顾问,对方法(Methodology)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啥方法,不管在端到端交付过程中的哪个环节上应用,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好的、有效的方法,当然,这可能与方法本身的逻辑或模型有关,更与方法在项目中具体的落地方式与姿势有关,而这正是顾问和教练价值体现的地方。是不是姓敏捷?WHO car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