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导读
文章开篇,汪曾祺说他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接下来,他历数了昆明雨季看到的和吃到的:仙人掌、各种野生菌子(蘑菇)、木香花、缅桂花、陈圆圆自溺的莲花池、杨梅、雨天的鸡……每事每物,在他笔下都写得那么细致,那么传神。
他写雨是“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丰满”“动情”用以形容雨,实在是太别致了!写木香花:“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湿了。”“饱胀”两字写尽了雨水的丰沛。写卖杨梅的小姑娘的叫声“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昆明的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最绝的是写雨中的鸡。“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雨季,这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汪曾祺以其江南小令般的温和笔触尽情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那个雨天,汪曾祺先生在莲花池畔的一家小酒店里要了一碟猪头肉喝闷酒。40年后他记忆犹新,写了一首七绝: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从1949年之前到“文革”莲花池没有多少变化。“文革”中,李广田先生就选择了昆明荒郊之外的这一池清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莲花池已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农民工谈老板、谈工资,大学生谈考研、谈微博、谈“把妹达人”,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
附《昆明的雨》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吟哦讽诵,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一、导入课文,了解文风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读出韵味。”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圈划出关键词句。
2、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内容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三、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思考: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吟哦讽诵,读出情感。)
通过分析“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宾语重音,挖掘文章的深意:
——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四、品读课文,赏语言美
辨析:辩读句子,体悟文章的语言风格。
五、总结归纳,课外美读(推荐阅读《葡萄月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