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久坐生疮
1《 肖生克的救赎 》,毫无疑问是一部公认的优秀影片我认为初入大学的学生应该好好去体会的优秀电影,安迪逃出生天所淋的那场自由之雨,是每一个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也该淋一淋的,那真的是自由的味道。
2片中的青年才俊银行家安迪,凭着对银行财务知识的精通,生活的热爱 ,在狱中,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许的自由,更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些许满足。也正因为对财务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后彻底击败残暴、阴险的狱长,并且使自己获得逃脱监狱后物质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安迪那六年里的申请信、x年每周两封的申请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生路、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的下水管道、边呕吐边匍匐爬过的恶臭的下水道……让人为之动容
3看看周边什么人会怀念高中?其实是那些在大学里虚度时光的,日后被总结为“堕落”的人...但说来你过得堕落也能不全怪你,要怪就怪没有人再拿着皮鞭抽你了。
我们该和那种“有人拿着鞭子抽你”的生活诀别了,因为你已经面临着一个新的人生节点:从此以后,你需要为自己负责了。
4电影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获得假释后,由于无法面对外面复杂的世界而想再回到监狱,其实,这件事说的是这样一个真相,就是你怀念高中生活,只不过是因为你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大学给了你自由,你反而不知道怎么活了。
而我认为不管到了什么环境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相信我热爱生活的人和不热爱时候的人生活在两个世界。假如安迪进入监狱后,认定自己这一生就这么完了,那恐怕就只剩下坐吃等死了吧,细思极恐的是,以人类科技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几十年人类是可能仅靠输液完成生命能量的供给的,那么那么他的无期徒刑就真的是无期了。
5目前中国生活环境下的生活压力大,很多人一毕业,就得为了生存资料而奔命,再也很难有像“大学”这样一大段时光那么纯粹,人生也只有仅此一次机会可以无忧无虑为自己而学----但好多学生,好像只做到了“无忧无虑”,并没有“学”。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浪费什么,以为考入大学就真的可以肆无忌惮放飞天性了。
即便是真的“玩”,每个人承担的成本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只是你当时看不到。同样在玩,有的人毕业可以直接到父母的公司接受管理岗位,而有的人连工作可能也找不到,所以,你在玩的时候,想想自己“凭”什么?
尤其是农村或者家境一般的学生,他们以为考入大学就真是鲤鱼跃龙门的蜕变,自此可以无忧,但从每年企业“招人难、招人才更难”的感叹中,我们知道,这些自以为考上大学就以为已经登堂入室的学生们,其实他们高兴过早,龙门还只是跃了一半。
那学习吧?有些学生认识到大学的重心仍在于学习---- 一种更关注自身发展的学习,很好,但也会遇到一些尴尬。这个事实就是,即便大多数的学生在认识上已经有转变,他们知道大学和高中已经不同,但在惯性思维上还是难以扭转,他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学习寄希望于学校 ---- 唉!
6“学校的重心并不在于教育”,这就是他们要面临的另一番尴尬。学校的重心在于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因为只有这些指标才能让大学排名靠前,获得更多国家拨款。
读过大学的人知道,虽然很多人是看着学校介绍里面的“博士点”这些外在标签选择的大学,但最后真的入了坑,才发现那真的是“坑”,因为这些博士点设立再多、论文发表再多、这些指标再好看,其实都只是学校的面子工程,这些东西和本科生教育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最后,学校的“大师”和你也没有关系。有位名人说的好,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可挺讽刺的是,即便大学里有所谓的大师,那些大师基本上也不会来教你,因为他们是稀缺资源。
7那来到大学,正确的出路是什么?
靠自己。
除了我前面说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建议是:
(1)大学里,很多人不学习,这是现状。如果你想要成长,这就要求你不要被同化 ---- 我在大学里啃书有时都得遮遮掩掩,不然有人说你只会读书,记住一句话:当你发现自己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了。
(2)大学里,即便你想学习,核心的教育资源也是稀缺的,这就得靠你自己去争取,大学根本就不是教人生观、价值观和思考能力的地方,没有人教这些,你就只能自学,而且是严肃严格的自学。
总结:只有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且不被同化,才可以从泥潭中脱颖而出,迈到龙门的下半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