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唐王朝时,有一个长得如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狄仁杰。这个狄仁杰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决不是像俗话说的“官家生纨绔,白屋出公卿”。人家虽是官宦人家的子孙,典型的官二代,但从小就刻苦读书,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因此,琴棋书画对于他来说,那是样样精通,简直是小菜一碟;他写起那个考进士的八股文,那是相当板扎,考个头名进士,也就是状元,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是三个指头捏田螺,铁定跑不了的。
但是,由于他喜欢把评论时局的文字融入八股文中,这就给阅卷的竹林村伯乐们出了难题。论起狄仁杰写的八股文,人家起承转合,那是严丝合缝,而且相当自然,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即便是吹毛求疵的伯乐,也难找出些微瑕疵,按理应该列为榜首;不过,看他虽然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但他评论时局的文字,却是锋芒毕露。伯乐们倒也不是浪得虚名,一致认为狄仁杰过于恃才自傲,过刚易折,照这个情形看,一旦把狄仁杰的名字报上去给天后武则天知道的话,指不定就会小命不保。
竹林村的伯乐们虽然势利,有时也难免狗眼看人低,但心地还是善良的,有心保狄仁杰,毕竟万两黄金容易得,千里良驹一个也难求。不过,就这样放狄仁杰一马,搞得不好,连他们也会受到牵连。竹林村的伯乐们还是普遍爱才心切的,但遇到狄仁杰这个棘手的卷子,他们也是绞尽脑汁地想要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决定把狄仁杰的卷子呈给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看。他们爱咋地就咋地,跟他们不相干。
李治一接到狄仁杰的卷子,先是惊艳于他的过人的才华,但看到他笔锋犀利的文字,却气得浑身发抖。他气的把卷子丢给武则天看。武则天这人虽然帮助李治理事时一向铁腕,但天生有爱才之心,这从她看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时不怒反笑,还称赞骆宾王是天下奇才这一点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她手捧狄仁杰的清洁优美的卷子,简直是爱不释手。她说这个狄仁杰真有真才实学,虽然狂傲,但未必就是坏事,可以安排他做一个小官,挫挫他的锐气和傲气,只要运用得当,让他经受磨练,将来这人就是栋梁之才。
于是,到放榜那天,狄仁杰位居榜末。有人问狄仁杰他的儿子考得怎样,狄仁杰回答说:金榜最后为仁杰,令郎更在仁杰外。因此,以后说名落孙山是不确切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名落仁杰。
后来,李治果然听武则天的,派狄仁杰到边远的并州做财务局长,后阎立本举荐他在并州任法曹参军,一做就是十八年,后来还是李治和武则天因为国难思良将、朝乱思良臣,他们想起了狄仁杰,把狄仁杰调到京城做大理寺寺丞,官至六品。以后由于办案有功,又被调到御史府任职,可以弹劾任何官员,下至七品芝麻官,上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长官宰相,全部都能弹劾,即便说错了也没事。后来狄仁杰又做过四品五品,以及七品芝麻官,他都做过,还做过巡察御史,一直做到宰相。武则天可以不听其他官员的话,但自从狄仁杰当宰相后,她的确最爱听狄宰相的话,而且是言听计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