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 守望国风

作者: 庄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00:28 被阅读6次

    提笔写字,是因为有些感触。

    感触源于台湾元智大学建筑设计学讲师主讲的一场以“希言自然”为主题的讲座。讲师是个可爱的有着温柔台湾腔的女生,年龄不比我们大多少,她衣着简洁干净,笑起来是日系的甜美风。

    她和我们讲日本美学,穿插着她的留学经历,偶尔提到她的生活趣事。她说日本美学的理念是极简主义,她和我们讲冷色调,黑白灰,讲建筑设计师对光线明暗的敏感,讲日本建筑师所崇尚的构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的观念。明暗方圆,阴影残缺,日本美学有一种疏离又神秘的魅力,掺杂着儒道、物哀文化,很是让人向往。她和我们讲茶道、插花、陶瓷,说日本的古寺禅房,讲起这些极具美感的事物,她的眼里有星星在闪,台下的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的眼里倒映着相同的光。

    她说她喜欢日本的四季,叶子都有不同的颜色,而台湾太小,四季的变换并不明显。那时候大屏幕上放了一些照片: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蝉,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她说大自然给了她许多的灵感,她说我们终究还是要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才是最原始最有价值的原则。听到这里,我心有隐忧,开始担心她对于日本的文化认同感过于强烈。

    "但是,"她突然停下了,问我们:"你们知道这个讲座主题‘希言自然’的出处吗?"现场就陷入了一片寂静,大家面面相觑,有些疑惑。

    “你们都不知道吗?”她的声音变得有点尖锐。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她喝了一口茶,神情严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日本美学,喜欢那种细腻沉郁的风格,认为那样的美学独一无二。我在第一次来大陆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你们当中有人向我提问,如何在设计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问我可以从日本美学中汲取哪些东西。” 大屏幕上的图片换了,变成了开元寺与日本京都古寺。

    “你们看,那就是京都古寺拥有的气质,而中国的开元寺,比它更美。日本拥有的四季变换,在中国只会更加绚烂。我所介绍的日本的茶道,插花,陶瓷,都是中国传过去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东方哲学。”听她这么说,我有些激动,脑海里都是大唐盛世的景象:鉴真东渡,中国的美漂洋过海到达日本;杨贵妃跳起霓裳羽衣舞;李白喝着酒,舞着剑,写他的盛唐。

    “所以,你们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她说完露出笑容,台下掌声一片。而我晃过神来,讲座结束,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细数这几千年来的联系,日本学习了中国的文化,还传承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但比起艳羡他们如今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如此的传承与发展呢?为何我们对于茶道、陶瓷、儒道等文化的认同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呢?

    日本文化的感染力,来自于他们对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坚守,来自于他们对文化的传承与经营。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文化如闪闪发光的金子,经过浪花淘洗,换发出更加隽永的光彩。而我们要明白的是,倘若我们不重视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只能被他人学去,在他人说起源头时,羞愧满面。

    日本人保留着许许多多的民族节日,修缮着他们的古建筑,在每一个春天欣赏樱花,在京都古寺里静坐听禅。而我们,沉浸在娱乐化的生活中,浮躁又吵闹。我们讨论着韩国的女团,关注着明星八卦,吐槽节日里礼节的繁琐,在追逐利益的时代里越来越无法静下心来。这样的社会环境,又如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呢?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曾历经风雨,在岁月流逝中跌跌撞撞,依然保有我们民族的气节与精神。它没有输给文革,也没有输给饥荒,但是它却很有可能式微于这样一个经济极速发展,文明相互碰撞的时代。于是高楼大厦建起,青砖绿瓦被推倒,绿树红墙变钢筋水泥。于是我们极少关注那些美好,只在手机里刷着娱乐新闻。

    如果可以,放下手机,去看一看那些老旧的城墙,听一听古筝,看一场国画展览吧。又或是背一背唐诗宋词,尝试一下苏绣剪纸。我们拥有这么美好的传统文化,就应当好好守住它,传承它,发展它。民族的魂灵,也因为有了它才熠熠闪光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2 | 守望国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os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