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长
7月23日,英国换了新首相。
▲图源/每日环球视野截图
英国天空新闻23日最新报道,英国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以巨大票数优势(92153票)击败外交大臣亨特(46656票),当选成为保守党新党首。按照选举程序规定,新党首会在24日接替特雷梅·莎出任英国新首相,而英国女王届时会正式委任新首相开启组阁程序。
对于鲍里斯·约翰逊当选英国首相一事,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祝贺,同时认为他很棒。但特朗普的支持也只是代表他对鲍里斯的个人看法,英国人并不这样想,就在鲍里斯胜选前后,英国财政大臣、司法部长、教育大臣相继辞职表示抗议,虽然新官上任,但又无人可用,不知道鲍里斯苦不苦恼。而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不受欢迎、人缘不佳的鲍里斯怎么就选上成为英国领导人了呢?
英国目前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制,即由选民直接选举议员,这种选举制度透明度较高,而且可以使选民的意志直接反映在最高权力机构的产生过程中。同时英国的选举实行自愿投票原则,候选人或政党组织可以拉票。目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选票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数选举制,另一种是比例选举制,而多数选举制又可以分为相对多数选举制和绝对多数选举制。
英国目前实行的就是相对多数选举制,即根据一党所占有的议员数量。如果一党拥有绝对多数的议员,则此党将组成下届政府,该党党魁则成为首相。而鲍里斯的首相之路,是由16万保守党党员采用基层投票形式作出。他们的人数约英国选民总数的0.3%,作为群体并不具代表性,而且该党的党员中,多为年长、富裕的白人,66岁以上的人超过40%,可以说英国选出鲍里斯这个首相,其效果就是美国选出特朗普这个总统,民主选举这个制度走到现在,选出来的人是越来越像了。
除了在选举方面大家抗议外,鲍里斯的个人形象也不好,他和特朗普的风格比较像,两个人都是口无遮掩。鲍里斯更是在一次脱欧演讲中,被指责“胡编乱造”后表示,干这一行脸皮要厚。
选举是当今世界普遍接受的民主制度,该制度最早源于古希腊,而现代的选举则起源于英国选举。很多时候每个人拿着选票去投看似公平,其实未必,最终的结果有时候并不是人们想要的。 如今反对选举的声音,在西方世界叫的那是一个响亮,有的人痛心疾首于民主制度、选举流程,居然产生了知识分子深恶痛绝的胜选人选,而有的人干脆就否认了选举的价值。
毕竟选举选到今天,结果是越来越离谱了。
一直以来,有一个说法,叫投票悖论,大概意思就是集体投票时,如果按照多数票胜出,可能导致不稳定,甚至矛盾的结果。比如ABC三个人要选出一个老大,甲乙丙三个人的投票结果是:
甲:A>B>C
乙:B>C>A
丙:C>A>B
从甲乙两人的投票结果来看,都认为B好于C,根据多数票原则,最终的结果也应该是B好于C;而从乙丙两人的投票结果看,都认为C好于A,如果也按照多数票原则,最终的结果也应该C好于A;但从甲丙两人的投票结果看,都认为A好于B,按照多数票原则,最终的结果也应该A好于B。如此一来,以多数票来代表集体决策,就会出现不稳定,甚至矛盾的结果。
在选举过程中,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就会在投票过程中把个人的偏好转化为社会的偏好,如果出现不同利益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投票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很难得出一个解决方案,最好的办法,甚至就是维持现状。公共选择的主要因素就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利者,都寻求在既有条件下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选举场更多的就应该理解为利益场。
▲图源/Pexels
多数投票的原则下,一般是没有一个稳定一致的结果,有时候少数人想赢得大选,关键就在于间接选举,如果是直接选举,少数人往往不占任何优势,当然赢得大选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如果少数人们联合起来就可以,但是联合行动又是少数人之间的困难,这一方面的问题又不可调和。
可以说不论怎么看,民主选举是存在着不少弊端,我们目前实行的制度和原则并没有那么完美。有时候一个公共政策和提案需要通过,不同的人总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一致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凡事总有例外)。每个人做出了自己的理性行为,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与初衷相悖,但少数服从多数又能防止更坏的情况发生,而多数人的选择出来的结果更像一个无奈的玩笑,民主选举这台戏,现在越来越不好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