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曾提到: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不得不承认,在精神上,大部分的人还是只骆驼,忍辱负重般的被动的接受整个社会文化、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自己越发的了解,就越是意识到文化、家庭、过往经历是怎样影响这我的方方面面。其实每天基本上都是可预测的,碰到怎样的事情会做出怎样的反应,遇到怎样的人会说怎样的话……似乎,这一切早已经有了定数,就像是早已彩排过的剧本一样。而我们就像骆驼一样,背负被动着背负着这一切,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荣哥补充的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有些激进的进化心理学家们更是说道,人啊,终究是基因的奴隶。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这就像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三座大山。第一座是人性的大山,趋利避害、贪婪与恐惧、畏惧未知、寻求确定感安全……。这一切都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形成一种我们称之为人性的东西。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各种人性特点,似乎都会在里头找到其存在的理由;第二座是社会文化的大山,整个社会在推崇什么?在抵制什么?男孩子应该怎样?女孩子应该怎样?……都会无意识中影响着我们整个群体的价值观以及信念;第三座大山则是过往的经历,而这主要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是这个理,可能小时候经常被说笨会让一个人不自信一辈子;可能从小时候缺乏无条件的爱会让一个人一辈子觉得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即使他很优秀很出众;当然,也可能小时候的偶像会让一个人一直为某个目标不懈奋斗……
这三座大山就像骆驼山的三座驼峰,压着我们,让我们步履艰辛,让很多人还没真正活出自己就已经死去。
终于,有一天,骆驼受够了这一切,他开始咆哮,开始反抗,开始尝试着跳出这三座大山。此时,骆驼开始变成一只充满斗志的雄狮,蜕变、咆哮、反抗、推翻一切……
如果说骆驼的教条的“我应该”,那么狮子则是没有教条,他有新鲜的活力,教条总是死的,而狮子正是在不断冲击着这些。冲击着原有的教条、冲击着原有的信念、冲击着原有的价值观。他在重塑着自己,抛掉一切束缚,成为真实的独立的自己。
旧的信念及价值体系开始崩塌、当骆驼蜕变成狮子,他便成为马斯洛笔下那个自我实现的人,不在被安全感归属感需求而绑架,不再匮乏的渴望爱和尊重,不再受“我应该”束缚,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卑不亢的、独立的、有自主意识的个体。
而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并非终点,自我始终会被超越,狮子重新建立起来的世界会重新被冲击,直至重新崩塌,最后剩下一片空旷的疆域,空空如也。这里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当下,是超越思维念想的的静默。
婴儿的境界便是如此,他是如此的“慵懒”,“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回忆,“懒”得去规划,深深的住在当下,哦不是,无处可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