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兰州:与孙绍振先生相遇——因为自足,所以长乐

兰州:与孙绍振先生相遇——因为自足,所以长乐

作者: 板栗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6-16 22:26 被阅读0次

兰州:与孙绍振先生相遇——因为自足,所以长乐

原创 尔雅 锡安文理双语 2021-05-16 10:28

孙老师无论走到哪,都收割粉丝一大把。近期孙老师去成都,一位读者将十多年前的旧作呈给孙师,以下摘自孙老师转来的原文。

到兰州当天,飘着冷雨,气温只有11℃。坐机场大巴到甘肃省委党校,一路只见群山环抱,山却是光秃秃的。单调而冷。都说外出学习是福利,我却感觉有些疲惫而困顿。一下飞机就开始想家,想我家的小猪。不知道她刚上中学是不是适应。对于我的外出,她很是抱怨,说应该“窝在家里做贤妻良母”。人到中年,责任无数;所谓热情,却是了了。感觉只是倦意盈然。                     

图片

到兰州当天,飘着冷雨,气温只有11℃。坐机场大巴到甘肃省委党校,一路只见群山环抱,山却是光秃秃的。单调而冷。都说外出学习是福利,我却感觉有些疲惫而困顿。一下飞机就开始想家,想我家的小猪。不知道她刚上中学是不是适应。对于我的外出,她很是抱怨,说应该“窝在家里做贤妻良母”。人到中年,责任无数;所谓热情,却是了了。感觉只是倦意盈然。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见到了孙先生。老先生76岁了,仍然腰身挺拔,给我们讲课,一讲就是3小时,还不带歇气儿的。讲古诗词,一个人陶醉得不得了,很是孤芳自赏的样子;讲完了,也不管主持人在说啥,自个儿就在台上津津有味地啃香瓜。挺逗。其实,我之前买过几本老先生写的书,对他讲的内容,已经不是太新奇,但我挺喜欢他那个调调儿。很快活,很自在。

图片

老先生是有些自大的。他说,“他们那些研究都等于零,所以我出来讲几句,让这个研究不等于零。”台下大笑。他几次拿北大一位著名学者开涮,又说巴金其实是没有什么才气的,可是为什么名气那么大呢?就因为他活得久。“所以,我也要争取活久一点”。老先生微笑着,理直气壮地说。

如果用贬义的眼光来看孙先生,可能是言语自负,性情狂妄;如果用褒义的眼光来看孙先生,则可能是语出真率,性情天然。不过,在俗世生活日常,见多了四平八稳、道貌岸然,也见多了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再看看老先生这样的,便觉得还多一分趣味、多一分可爱。

图片

况且,老先生的自大也是有些本钱的。他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比如,他讲《背影》的情感脉络:儿子对父亲的叮嘱感到不耐烦——儿子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但父亲并不知道——为了不让父亲看到,儿子又赶紧擦掉眼泪。他说,亲子之爱不都像冰心写的那样水乳交融,朱自清写出了亲子之爱的隔膜。“爱就有专制,爱就有隔膜,爱就有恐怖。——爱是有矛盾的,爱是要死人的。”老先生讲到得意处,兴奋得哈哈大笑。

图片

“以为语文课‘一望而知’,以为所有的信息摆在我面前,都会自由的、顺畅的进入我的心灵,这是不对的。人的心灵是有封闭性的。人对外界的信息是有选择的,所以才会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让你的心灵结构尽可能地开放。”

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薄雾冥冥,虎啸猿啼”。老先生仰天吟啸。“我读到这两句,拍案叫绝啊。”“有味的不仅是句式的特点,还有他的精神状态。岳阳楼哪有什么‘虎啸猿啼’?”“抒情就是想象,想象就是假定,就是虚实相生。范仲淹不仅是文臣,还是一位将军!”

再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前面几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好在哪里?就好在“创造性地运用了叠词”?非也。老先生闭着眼睛吟哦,“断断续续、飘飘忽忽、迷迷糊糊、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不知道失落了什么,也不在乎找到没有,这是一种持续的孤独造成的失落感。”

“三杯两盏淡酒”。这个“淡酒”,不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烈酒,也不是“金樽美酒斗十千”的美酒。这个淡酒是和李清照的忧愁相应和的。”

所以,“你要知道他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他不写什么。这就是心灵的选择。”

图片

“语文课是需要一点才气的,是需要一点独创性的,是需要生命的投入的。”

老先生话语铿锵。

在精神倦怠之际,见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仿佛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老先生是有福之人,能够快快活活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亦自鸣得意,很是让人羡慕。和先生一块儿用早餐时,他说他在电脑前写书,能一坐就是一整天;每个月亦总有两三次坐飞机去各地讲课,不觉疲惫。身体好,胃口好,精神更好。

老先生之让我惊艳的,学问倒在其次,第一位的还是他那样的生命状态。神气盎然,自在自得。说到语言,说到情感,说到情感的起伏变化,说到语言的形式、文脉和意脉,那真是口若悬河、酣畅淋漓。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的人是幸福的。因为自足,所以长乐。 ——2012.10.3

相关文章

  • 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读孙绍振先生《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

    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读孙绍振先生《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 孙绍振先生在其论文中说,当今的文本分析很多...

  • 5号【写】(9)顾志文:还原分析——文本解读的突破口

    ——以孙绍振《西江月·遣兴》的解读为例 近来阅读孙绍振先生《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颇为费脑。孙先...

  • 《名作细读》读书笔记01

    七七 今天研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修订前言和序部分不到四十页的内容,感觉收获很大。这是孙绍振先生第一本全部都是...

  • 将自己代入

    孙绍振先生说: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字,而且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 那么如何去读懂发现呢? 孙绍振...

  • 【孙绍振】

    1.缺乏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语词。 此句式孙绍振点评滕子京的《岳阳楼诗集序》时,运用比较法,将其与范仲淹...

  • 孙绍振吹牛

    昨晚孙绍振在几十号学生面前自夸“千古第一人”‘,还自我欣赏的说自己“就是厉害啊”云云。这让我想起了他自己在评...

  • 《名作细读》读后感

    最近在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感慨颇多。孙先生在《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微观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在大学课...

  • 【第856篇】读书||文本解读要抓住关键词语

    读书:《解读语文》 作者: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 孙绍振老师在书中说: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

  • 《教师博览》文章读后感

    今读《教师博览2017-2》.有几篇文章印象较深: 1、《孙绍振先生的幽默》,作者石焘。孙老师提及当下学生的文本理...

  • 《名作细读》读书笔记1

    从去年开始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读的很慢因为读懂很难,读懂以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难,于是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兰州:与孙绍振先生相遇——因为自足,所以长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fd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