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丨黑暗中的那一束光

作者: 蓝色牛仔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09:20 被阅读32次

    很高兴在微信读书平台率先看完的两本书,都是杨绛先生的作品。

    今天,一口气看完了她写的《干校六记》。

    “干校”这个专有名词,我小的时候就经常从历经了文革的父母多次提起过。但那时候在头脑中只是一个不怎么理解的名词而已。

    到了成年,其实对这个名词的概念也不是很理解。直到上网一搜,才知道“干校”具体指的是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也特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记述的就是她和丈夫钱锺书先生,离开他们在京城的家,来到贫困落后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经历。所谓“六记”,分别是“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和“误传记妄”六个内容。

    每一部分的内容都通过一两件事情,来真实地记述了他们夫妇二人在干校劳动改造过程中的许多小事。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肝肠寸断的离恨,更没有大喜大悲的起伏。一切都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娓娓道来,很适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捧一杯香茶,一字一句地慢慢品味。

    和我前几天看过的《我们仨》一样,杨绛先生在这本书中,面对的是数年极为艰难困苦的劳动改造,一家三口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想要见上一面比登天还难。尽管如此,杨绛先生依然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丝毫感受不到对身处恶劣环境下的人或事的哪怕一点点的抱怨。反而给人一种似乎两个人去干校,只是如常的出差一般的错觉。

    古语有云:心平气和,和气致祥;心浮气躁,躁气致殃。在面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常人早就觉得生活无望,人生渺茫,唉声叹气者有之,自怨自艾者有之,甚至承受不住压力自寻短见者更有之。而钱锺书、杨绛这对伉俪,真正地达到了“心平气和”、“和气致祥”。人生的苦难在他们面前无论如何狰狞,如何张牙舞爪,他们都会淡然处之,甚至甘之如饴。在他们的人生词典中,根本就没有“厄运”二字的立锥之地。

    书中有两处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处是“‘小趋’记情”中作者记述的一只名为“小趋”的小狗。

    在人吃饱肚子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善良的劳动改造人员们都愿意为这只可爱的小狗匀出一些口粮来。尽管如此,小趋依然瘦骨嶙峋。但真是“穷狗富猫”,小趋从来不会因此而弃他们而去,反而将杨绛先生当作了自己的主人,

    其中有这样两处描写——

    有一天下小雨,我独坐在窝棚内,忽听得“呜”一声,小趋跳进门来,高兴得摇着尾巴叫了几声,才傍着我趴下。

    一次,默存带来两个臭蛋——不知谁扔掉的。他对着小趋“啪”一扔,小趋连吃带舔,蛋壳也一屑不剩。我独自一人看园的时候,小趋总和我一同等候默存。它远远看见默存从砖窑北面跑来,就迎上前去,跳呀、蹦呀、叫呀、拼命摇尾巴呀,还不足以表达它的欢忻,特又饶上个打滚儿;打完一滚儿,又起来摇尾蹦跳,然后又就地打个滚儿。默存大概一辈子也没受到这么热烈的欢迎。他简直无法向前迈步,得我喊着小趋让开路,我们三个才一同来到菜地。

    在看这两段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顿时就脑补出了当时的情境,心中也不由地一热。在人情淡薄的当时,能够遇到这样一个热心肠,时时刻刻记挂着主人的忠实小狗,该是多么温暖而幸福的一件事情。

    可是,当干校搬迁之时,他们被命令不准将狗一同带走。无奈之下,杨绛先生只好将小趋送给了“中心点”的解放军,拜托他们悉心照料。后来,有人去“中心点”去料理未了的事,回来转述那边人的话,说小趋不肯吃食,来回来回的跑,又跑又叫,满处寻找。

    看到这里,我鼻子不由地一酸。想必杨绛先生也是如此,但在字里行间她并没有流露出这种悲伤和不舍之情,而是和丈夫钱锺书先生有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默存和我想起小趋,常说:“小趋不知怎样了?”

    默存说:“也许已经给人吃掉,早变成一堆大粪了。”

    我说:“给人吃了也罢。也许变成一只老母狗,拣些粪吃过日子,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

    不需要表达思念之情,几句话,就已经让人唏嘘不已。

    另一处是“误传记妄”中记述的一件事情。

    钱锺书先生有一天来探望妻子杨绛,告诉她一个还未曾落实的喜讯,那就是干校在第一批遣返回京的名单中,有他的名字!

    这个消息让杨绛先生欣喜万分。她想到如若丈夫钱锺书能够返回京城,就能够和女儿阿圆聚在一处,这样,自己也可以安心地待在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而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天不遂人愿,在最终确定的名单中,钱锺书的名字没有出现。希望的肥皂泡瞬间破灭。如果是一般人,比如我,很可能就会心生怨恨,继而猜测究竟是哪个混蛋将名字划去了,絮絮叨叨一阵子还不解恨,恨不能揪出那个心术不正之人,狠狠批他几个耳刮子方才解恨!

    可是,杨绛先生的独到之处正在此刻展现出来,她在文中写道——

    我自惭误听传闻,心生妄念,只希望默存回京和阿圆相聚,且求独善我家,不问其它。解放以来,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我只怕自己反不如当初了。

    不去责怪他人,反而剖析自己,太过于自私,只想到“独善我家”而心生愧疚,真是令人感慨万分!

    专心写作的杨绛先生

    虽然《干校六记》只有短短的六篇文章,一百多页,呈现的是文革这段最黑暗的时光,但通过杨绛先生的视角,我看到的是这一对伉俪即使面对黑暗,面对残害,面对人性的丑恶,依然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平常心和乐观精神,相信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好。《干校六记》,就是那黑暗中的一缕光,无论多么不起眼,最终它都会冲破乌云,给人间带来光明与希望!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306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校六记》丨黑暗中的那一束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f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