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二、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本原(即道),作为万物的母亲。认识了作为万物之母的道,就能认知万物;认知了万物,就能坚守作为万物之母的道。这样终身都没有危险。塞上欲望的孔穴,闭上欲望的门户,终身都没有忧劳;打开感官欲望的门户,增添纷繁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挽救。察看细微的事物叫“明”,坚守柔弱叫“强”。用道的光芒来了解具体事物中的规律、规则,复归到事物的光明状态,不会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的祸殃,这就叫普遍永恒的规律。
三、解读
1. 《道德经》里面有个非常好的正能量,就是每当说到高大上的、特别伟大的事情,都喜欢用母亲的“母”字来作为代替和概括,或者说用“母”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的孩子读了这样的文字,潜意识里就会对母亲有一种敬畏与尊重。
2. 我们在第一章就说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章又出现了母亲的“母”这个概念。
3.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像动物和人都是由母亲生养的一样,万事万物也都是由道创造的。老子用“母”来比喻大道,生动形象且让人充满对道的敬畏,意思是说,天地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大道已经就在了。
4.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我们了解了大道,就是“既得其母”,知晓了大道,我们就“以知其子”,也就了解了儿女。意思是说,道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它永恒存在,具体的事物都拥有具体的道,也就是具体的规律。你了解了大道,就可以以此来了解万事万物的具体规律。茶有茶道,花有花道,了解了普遍的道,也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具体事物间的规律与规则。
5. 反过来也一样,“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我们从茶道、花道这些具体的事物之间,了解了大道,感知了大道,也就能更好地坚守大道。“没身不殆”,这样以道佑之、以道护之,做事情才能永远没有危险,没有失败。
6. 靠感性体验不到大道,所以不能跟着感觉走。而要“塞其兑,闭其门”,关闭感官的通道和欲望的门户,然后用心、用理性的思维来了解认知大道,这样终身都不用忧劳。反过来讲,“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如果打开感官的门户,被欲望支配,跟着感觉做事情,那么一辈子也不可挽救。
7.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小”就是具体的事物,你能够从具体的事物里了解具体的道、具体的规律,这也是一种明智。“守柔曰强”,道家讲“柔弱胜刚强”,讲“知其雄,守其雌”,这里的“柔”就是雌柔,不管我们多么强大,我们都要懂得坚守这个柔弱,因为只有柔弱才能长久。
8. “用其光,复归其明”,用道的光芒,“复归其明”,来了解具体事物中的规律、规则,复归到事物光明的、明智的状态,我们才能走在光明的大道上。“无遗身殃”,这样就不会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的祸殃。“是为习常”,这就是一个经常的、普遍的、永恒的规律、规则。
9. 这一章核心的内容是说,道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它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叫“大道”。我们了解了大道,掌握了普遍的规律、规则,再来认识具体事物中的规律、规则,就非常容易。反过来也是一样,了解了具体事物中的规律、规则,也能够让我们更加坚信大道的存在,更加了解大道的伟大。了解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就能让我们用大道的光芒,走在光明的大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