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寒舍所在的居民楼里上上下下,不少时候会遇到与其父母在一起的半大男娃,准确说是手持手机,双眼紧盯屏幕的男孩子。哈,那情形简直就是皇上出行哪,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开开关关,都不用不着其操心和动手,你说他不看手机玩游戏什么的还能干啥?
于是就想,如今已然垂垂老矣的自个儿,像这么大时在玩什么呢?
不用想,答案挤着往外蹦——玩弹弓。
二者的区别在于:手机是花了大把的钞票买来的,而彼时几乎所有男孩子都持有的弹弓呢,却十有八九系自个儿动手制造。其过程是:先在家里翻找一段一尺多成的粗铁丝敲敲打打做成弓座弹弓(选择木制的也行,那就找一个大小合适的木杈,最好是枣树,榆树也可,杨树和柳树铁定不行,质地太软)。接下来就是找弹性极强的熟皮。一般居多的是马车轮胎内胎,用剪刀修剪齐整,长度一拉有半尺长最佳。之后用细铁丝将熟皮勒紧固定在弹弓前端,后端用结实帆布片掏孔儿穿过熟皮,熟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如此一来,一把弹弓就完整做好了。
接下来就全是快乐剧情了。当手持弹弓,一拽一放,小石子儿随即被射出老远,心头便立刻洋溢出一股子胜利喜悦。第一是自造——准确说是来到这个世上独自个儿制造的第一个物件——其次是射程还挺远,挺得手,仿佛当时小人书里打敌人的手枪一般,你说能不兴奋么?
你也有,我也有;你说你的做得巧,我说我射目标准。彼此吵吵个没完;那好吧,那就比试比试,输了的去爬到野杏树上摘杏儿给大家吃!
再接下来就是用弹弓射麻雀了。折腾来折腾去,本来就是为了此目的呀。
为嘛是麻雀呢?彼时的四害之一呀,大家伙儿是在为民除害哪。四害是麻雀、蝗虫、老鼠、蟑螂,其为害主要是着眼农业生产。(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蟑螂代替。“四害”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着眼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用弹弓射中麻雀真是不易,盖目标物实在是太小了,藏身在满是树叶的树冠上时,很不易看见。倘然是喜鹊,鸽子,啄木鸟 ,布谷鸟 ,斑鸠一类的话,块头大而明显,命中率应该要高得多。可后者基本都是益鸟,射不得。
好了,以上便是笔者幼时玩的弹弓,暂且到此为止。
成年后,对弹弓又有了些了解和认知,顺便附于此。
其实,弹弓与弓矢被古人同时发明并被使用在古时部落间的军事对抗过程中。 古诗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述,其实就是弹弓是与弓矢使用时的情形描述。可以说,弹弓活脱脱便是最早的冷兵器。
古代传说中,泰山诸神爱好狩猎,其猎必用弹弓。《西游记》、《封神传》中的二郎神即是泰山诸神之一。但由于弹弓比弓箭轻便易携带,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且近距离的杀伤力也不弱,因此在民间流传较广。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弹弓被侠客们作为武器使用。但由于弹弓自身的功能所限,所以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影响很小,始终未能登大雅之堂,更多的只能是作为娱乐工具而存在。
古籍记载,魏晋时有美男子潘安,“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们“连手萦之”。左思长得丑,学潘安挟弹,被“共乱唾之”。嘛意思呢,是说魏晋时的美男子但出门必携带弹弓,大概是用于防身吧。沿途女性见到潘安无不打手势为礼,以表尊崇。当时的文学家,丑男左思见状也来了个照猫画虎,带把弹弓很是得意走了过来,没想到那些女子齐刷刷来了个连续唾弃。
此侧记说明了魏晋时代弹弓就好像当代人手里的手机,很普及。
弹弓作为武器,绵延到清代还在使用。清人李宝嘉笔记《南亭笔记》里便有记述道光帝旻宁的实弹记录。1813年的中秋,天理教起义,围攻紫禁城。时为皇子的旻宁手持弹弓,担任巡防任务。翻墙而入的教徒,无不应弦而倒。旻宁见一人站在乾清宫殿脊之上指挥。“欲击则弹已告罄,即于御袍上啮下金钮扣,连珠发去,击中其目,立即颠堕破脑而死。”你看人家皇太子果然出手阔绰,子弹没了便口咬御袍上的金钮扣,一甩嘴巴,金钮扣便被拽了下来。干嘛呢,充作子弹呀。好在人家射击的准头还不错,金钮扣射过去,正中对方指挥官眼部,致其“颠堕破脑而死”。
你说这弹弓多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