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太极原理
道德经与太极拳

道德经与太极拳

作者: 觉太极崔云鸣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0:33 被阅读34次

    道德经与太极拳

    胡利平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章

    解:毂(车轮中心,轴穿过的圆孔木,里面贯轴,外边接连辐条。)空,车方能行走。陶盆瓷碗只有中间的空无,才能盛水装饭。有门窗与墙之间的空无,才能有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  于便利,“无”能发挥作用。

    说:“有”为体,“无”为用。无具有本源性。为什么呢?远说宇宙,宇宙是由40﹪的物质和60﹪的能量组成。在40﹪的物质中,我们人类只认识其中的5﹪,即所谓的重子物质(由栀子、中子、电子组成)。另外的45﹪却不知是何物,我们称之谓“暗物质”。而60﹪的能量,我们却全然不知,称之谓“黑色能量”。正是这“黑色能量”启动了宇宙的大爆炸。它是一切事物的生成之源。

    已被证明了的真空能就是这样,哪里没有力场,而莫名粒子却不停地涌现和消失,看不到却强烈地感到波动。然而,它却是一个空空的虚无。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不用力”虽然似乎是一种“无力”的状态,但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处处随时都会有。

    我视敌之力如白昼见虎,可思而困之;敌视我之力却似黑夜遇鬼,是无中生有。有力不可惧,力总有限,无则神妙莫测,难于捉摸。固无形胜有形,隐胜显,柔克刚。

    从太极拳重意不重力中,可知全在内不在外。皮肉不动而意满气圆,筋骨松静徐缓而意气腾挪。凡推手对敌,意先气满则敏而善变,气不顺则力难达。意气畅通于皮肉筋脉各处,则身无呆滞之象。静心虚无则灵台空透,感触入微则反应快捷。心静神专无杂念,无为之处得方便。

    “无”先“有”后,随人由己。练太极拳务求顺达,无我,专注意气行走,三节四稍游走自然。处处松柔圆润,不强不暴,不硬不僵,以释皮肉、内脏劳顿之苦,以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身御敌之功。

    近看世事,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置身事外的一种无我状态。如能达到无我,就能容易洞察事物全部情况的真相。无我,也是快乐的源泉。少谋自己,多想别人,换位思考,可减少误判,少些许烦恼。虚怀若谷,心胸宽广容万物,性情豁达明事理。

    生活中,我们对看不清、辨不明的事物,总有一种神秘的恐惧感,如怕黑暗、惧死亡等。中国的园林艺术也是从“无”的角度来体味空间情趣的。西方人注重的是房屋、花墙或池塘边耸立的石头、雕塑等这些“有”的具体物像及形状,而东方所欣赏的却是构成诸物周围的空间。

    梁思成在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到哈弗进修,其导师对梁说: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即引“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梁随即肄业归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成为此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这都在说明“无”的作用和它的魅力。

    固“无’是无穷大,比“有”更有,是无限的超有。有数之总有尽,无则数之不清。

    所以,练太极拳在运劲吐力时,须阴阳互变,说有却无,似无却有,虚虚实实。开合交替,似退实进。运劲或隐或现,时聚时散,瞬息万变,此全在于虚无的玄妙。

    是故,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拳无常法是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与太极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g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