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最关键的是保持一颗好奇心,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加死磕的精神,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今年过年,腊月三十的晚上我收到了两个朋友的拜年祝福。他们用的是同一款视频,只是修改了名字。
我就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款视频是怎么制作的。我就追着其中一个朋友询问。他很谦虚地说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没有明确制作路径,“用的某映,不值一提。”
我知道他说的是“剪映”,因为我用过这款app。然后,我就去打开剪映,在里面翻来覆去找,还是没有找到。我厚着脸皮又去询问那个朋友。他才写了几个字过来,“收卡点拜年祝福视频找得到”。
我依然不甘心,又去请教。朋友就现场教了我。终于,我能独立寻找路径制作了。
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心中满是自信。
会了,就觉得很简单。不会,就觉得很难。
这引发我对什么是学习的深度思考。
什么是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是一种建构。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回顾我学习新技能的过程,有三点值得反思:
1.保持一颗好奇心。
没有兴趣,没有欲望,啥都不想去学。长此以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就会越来越少。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
而兴趣的来源在于问题。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于对生活中的好奇。
2.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学问学问,要学必要问。当你有了疑问时,要主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就是一种内驱动力。
解决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自己探索,一是请教询问获得别人的经验。而询问是来得最快的一种路径。让别人直接将他的知识经验告诉给你。这就是讲授教学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很谦虚的人。不会“半罐水,响叮当”,而是“满罐水,摇不响”。
所以,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勤学好问的人,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GET新的技能。
3.要有不断尝试的勇气。
父亲当过兵,在部队里接受过严格的训练。
小时候,父亲要求我做事情要动作快。军号一吹响,“三分钟完成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叠被子”。同时,也要求我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遇见困难要有勇气去战胜它。
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父亲是一名共产党的战士,所以,他那种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也传递给了我。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有勇气去面对。
上一学期,为了帮助一个年轻老师上好重庆市市级赛课,在几次试讲下来都不理想的情况之下,熬夜到凌晨十二点都一筹莫展。
我大胆地提出建议,开车200公里去当地附近学校的班级试讲,准确把握学情,寻找教学设计的突破方案。
果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天驱车200公里去了当地附近学校,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在困难面前,要有死磕的精神,要有永不放弃的决心,要有不断尝试的勇气。
做到这一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有什么困难是你的拦路虎呢?
也许,这种精神力量给予一个人的勇气是无法想象的。
大年初一,我写了一篇文章《用信喜欢这个世界》。重庆市校长骨干班的一位同学说:凡人在过节,姐姐却在用信记录分秒。
把普通的一件事情坚持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有勇气坚持做,你就不普通了。
对照建构主义中学习发生的四个要素来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中,我认为“会话”很关键。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者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有了“会话”,学习就会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