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1.经济学是研究“事与愿违”规律的学科。
2.如何协调千万人之间的行为,如何利用分散在千万人头脑中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经济学核心问题。
3.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即人们能在信息不完备和约束条件的变动下,作出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4.要追求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5.事实上,保持理性往往是吃力的,而胡闹则能图一时之快。
6.亚当·斯密的人性结构:首先,人是自私自利的。其次,人又是具有同情的天性的。
7.权利(选择的自由)和福利(享受的资格)是不同的。
8.人性决定了人们有“事前规则”与“事后酌情”的区分。
9.经济学的“优质”:“匀质”+“性价比”高。
PART2:
10.四项普遍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11.人类社会特点:以社会的方式展开竞争;竞争与合作不可分;贫与富未必有关联。
12.公用品或私用品的属性,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它不以谁提供这些物品为转移。
13.任何买卖,都是自愿的。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保证交易顺利进行。
14.认钱不认人能极大地增加交易的机会。
15.选择就是歧视。增进商业交流有助于改善“歧视的标准”。
16.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
17.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
PART3:
18.按“价高者得”原则筛选出来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的大小。
19.需求曲线永远“向右下倾斜”。
20.价格能够改变需求刚性。
21.商品短缺是价格被人为压低后导致的。
22.“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
23.觅价者定价时,应该设法实行“价格歧视”,对不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
24.利率也是价格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的“不耐”共同决定的。
25.货币是价值的尺度,传递着经济信息。
26.耐用品的现值,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其未来效用的预期。
27.“个人估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人的“愿望”,而是取决于人的“行为”。
28.成功的经济制度,并不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而在于激励人们的行动。
PART4:
29.唯一应该反对的垄断,就是政府设置的准入障碍和经营特许。
30.人为干扰分配会直接损害市场机制。
31.只要通过“市场”可以解决,就没有理由转交给“民主”来解决。
32.互联网金融监管者应该转为奉行“底线式监控”和“园丁式管理”的监管哲学。
33.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只能靠市场力量,才能抵消仁慈和爱心的脆弱和偏颇。
PART5:
34.保险机制的实质,是一种“株连”。
35.文化品位的转变,取决于纯利率的下降,而那需要几代人对耐心的积累。
36.互联网共享导致使用权趋向碎片化,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闲置成本提高。
37.所有失业都是自愿的。失业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矫正过程。
38.大规模地靠剥削来牟利并不可能。
39.任何国际贸易,都不仅使得交易双方双赢,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第三方受损。
40.可供选择的外汇策略原则上只有三种,即“联系汇率”“自主汇率”和“管制汇率”。
41.一份资产究竟归谁所有,必须考察其“使用权”“收入支配权”和“转让权”,看这三权究竟归谁掌控。
42.民间金融的症状,就是“两多两难”。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