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我们当地传的沸沸扬扬,

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迅速介入,积极采取措施;还是当事人家长悲痛欲绝,索要说法;对于陨落的花季生命而言,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发生在这个少年身上的事故,正变成别人口中的故事。
而这样的事故,近年来正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2014年9月9日,湖北来凤一高中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暂时没收,而发生校园内持刀砍伤老师事件;
2015年12月7日,浙江慈溪一职高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学生处巡查教师没收,而致跳楼重伤事件;
2017年4月26日,河南淮阳第一中学一七年级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批评、手机被暂扣,而致纵身跳楼身亡。
2018年3月21日,安徽寿县一中学生玩手机被老师没收,怒而跳楼,致10级伤残。
2018年6月24日,山西太原刘同学因玩手机,被班主任褚老师暂扣手机,跳楼身亡。
2020年1月2日,陕西西安一中学学生李某某因上课玩手机,手机被值班老师没收,转而把怒火发泄在无辜身上,临近退休的女教师不幸身亡。
这只是网络上爆出来的案例,就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辄走极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不珍惜自己?

一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01.没有规则意识,毫无界限感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于溺爱孩子,“凡所能给,尽力而为”,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无下限的满足,毫无底线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凡事只考虑自己,凡事都需要迎合他们自己的心意。
02.“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富养孩子的理念,造成孩子物质上的富足,心灵上的空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凡事以孩子为重”的中国家长们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孩子受一丁点的苦。孩子物质生活的满足,让他们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没有“挫折教育”的孩子,心灵变得空虚。
二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01.家庭教育的过度掺和使得学校教育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
现在孩子少,个个在家中是个宝,不仅家长不舍的批评,就连老师的批评也会受到家长的质问和质疑,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家长投诉,学校、教育局、12345政府热线、电视台,一点点小事就会被家长无限放大,非得为孩子讨回“公道”,非得把老师搞臭才罢休!老师们谁敢站着教书?“小皇帝、小公主们”怎么育?在家习惯了“说一不二”,在学校习惯了“被老师仰视”,还怎么听的进“逆言”?还怎么经得起“挫折”?
02.“唯分数论”,功利化的教育现状,正在把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把老师变成教书的工具。
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所以很多孩子都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唯分数”,导致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围着习题转,围着考试转。学校只重分数不重氛围,老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学生只重成绩不重心理成长。
三是社会教育推波助澜
01.“快餐文化”正在摧毁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被视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也正因此,孩子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来自网络世界的视觉和听觉盛宴,正不断冲击着年轻一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精华和糟粕并行的时代,作为辨识力不强的年轻人,则很容易迷失在一些“快餐文化”中。
02.媒体的过度宣传和渲染,使得冲动的年轻人选择模仿
现在一些媒体,为了阅读量,为了流量,只要一个有卖点的事件出来,便群起而上,恨不能传遍大街小巷,情节一个比一个更细。使得一些冲动的年轻人选择模仿。
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罗曼·罗兰

所以,无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学校教育的疏忽,还是社会教育的问题,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自己的借口和理由!
活着,比什么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