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诵读第26天】
梁惠王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没有这回事呢?”
孟子回答说:“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做臣子的杀掉他们的国君可以吗?”
孟子说:“破坏仁的叫作‘贼’,破坏义的叫作‘残’,既‘残’又“贼’的人叫作‘独夫’。我只听说过杀了一独夫纣,没有听说过杀了国君的事。”
感悟:在这段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孟子对于“汤放桀,武王伐纣”这一行为的见解,发人深省。他指出,丧失仁爱、正义的君主已不能称之为君,而是“一夫”,对其的讨伐并非“弑君”。这启示我们,权力并非绝对,若在位者不仁不义,背离正道,便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它强调了仁与义的重要性,提醒统治者要心怀仁义,以民为本。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评判事物不能仅看表面的形式和地位,而应依据内在的道德准则。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以仁义为标准,坚守正义,追求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