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
又见弑母案件!恶化的亲子关系背后,总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又见弑母案件!恶化的亲子关系背后,总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作者: 葆婴晓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7:31 被阅读16次

    最近,一起案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2019年3月18日,江苏建湖县居民杨某(女,37岁)被发现死于家中。

    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13岁的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将其抓捕归案。

    而邵某正是死者杨某的亲生儿子。3月16日晚,因不服母亲杨某管教,邵某与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后用菜刀将母亲砍死并逃跑。

    案发地点

    究竟与妈妈结下了多大的仇恨,让年仅13岁的孩子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酿下这样的惨剧。

    从邵某邻居向媒体的一些反映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一二: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邵某经常因为钱的事情与妈妈吵架。(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较少回家。(父亲角色的缺失)

    住过来十几年,邵某从没跟对门打过一次招呼。(与父母缺乏情感上的连结,导致邵某情感冷漠)

    邵某喜欢宠物,有点贪玩。妈妈觉得他一天到晚都在玩,一气之下当着他的面,把宠物狗摔死了。(母亲情绪的过激及管教的不当)

    邵某不是第一个杀母的孩子,像这样犯下惊天惨案的孩子几乎年年都有。

    2018年12月,12岁的吴佳康抽烟被母亲发现,因为多次劝说无果,生气的妈妈顺手拿出皮带抽打儿子。没想到,12岁的儿子竟拿起了菜刀,疯狂砍了母亲20多刀。

    2017年,一个17岁的少年举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让他扬斧砍向母亲的仇恨,来自母亲长期对他的严格管控。

    2015年7月,北大学生吴谢宇,通过高科技犯罪,把单亲妈妈谢天琴杀害后人间蒸发,至今没有归案。原因还是妈妈对自己控制太多。

    从新闻披露的细枝末叶中,不难发现在这些极端的弑母案背后,在淌血的悲剧中,暗藏着一个让人揪心的共同之处:亲子关系的失衡与恶化。

    抛开这些极端案例,普通亲子关系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不少:

    关系剑拔弩张,经常吵架;

    沟通少,甚至无话可说;

    表面看似客气,实则相互间缺乏理解;

    父母想树立绝对权威,孩子处于叛逆期,总是势不两立;

    ……

    我一直相信,父母天然爱孩子,孩子天生依恋父母。可天底下最亲密、最牢固的关系为什么会伴随时间疏远、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

    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最值得关注:不好的亲子关系背后,总站着一对不成熟的父母。

    他们或容易情绪失控、或过度管控孩子、或冷漠疏远孩子......

    父母不成熟是孩子的最大不幸

    这些天在读琳赛·吉布森博士的《不成熟的父母》一书,她结合教养理论和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孩子童年不幸福的根源。

    她反复提到两个关键字:情感亲密和情感孤独

    在那些极端案件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情感孤独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亲密的情感联结。

    用吉布森博士的话说,即使面对最亲近的父母,这些孩子也不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感受都告诉他们,不可以完全对他们敞开心扉,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

    而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疏离,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的情感不成熟

    情感不成熟的人常常有这样的表现:

    思维僵化并且简单化。面对情感问题时很固执,容易冲动行事。总是试图将问题简单化,难以包容、接受他人的观点,简单地认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且掌握在自己手里。

    抗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面对压力,不会承认错误,会把出现问题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常因为一些小事就情绪过激,而且很难冷静下来。

    喜欢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任性而为,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选择阻力最小、最舒服的那条路。

    以自我为中心。不成熟成人并非“天真”,而是“幼稚”。他们总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被焦虑和不安感所支配,就像受伤的人不停查看自己伤口。

    习惯自我参照,缺乏自我反省。他们想到的总是自己,却不会自我反省。当和他们谈话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他们总会把话题转向自己的经历。

    他们很喜欢成为焦点,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关注;缺乏同理心,对别人的感受毫不在意等等。

    如此情感不成熟的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倒没什么关系,大不了成个人见人不喜欢、情商低的“讨厌鬼”,大家躲着他就行。但当他结了婚,特别是有了孩子,他就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情感能力的缺陷可能就会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

    热播剧《都挺好》里的父亲苏大强就是时下最火的负面样板。最近被骂惨了,甚至有人在淘宝开店铺扮演他,专供用户来diss。

    在剧里,他是一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角色。他懦弱、自私、没有责任心,遇事只想逃避,怕惹麻烦。

    当妻子离世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总在盘算着如何满足自己,从来不顾他人,甚至自己孩子的利益。

    还特别能甩锅,自己偷吃鸭脖子,食物中毒,对外却说是老二苏明成虐待自己。等明成前来质问的时候,立刻又把锅甩给明玉。

    有人说,苏大强才是剧中最大的“巨婴”,他在精神上、情感上都极度依赖着孩子,自始至终都霸占着他们。

    在知乎上,有人问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父母存在吗,不少网友这样回复:

    屏幕上的故事,现实中也在不断上演着,说不定还会更精彩、更夸张。

    不成熟父母留给孩子总是背影

    因为他们不重视、甚至不在乎经营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习惯于推卸必要的情感工作,他们只关注于别人是否能让他们舒服。

    所以,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无法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无法提供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在吉布森博士的研究中,她还细致地将不成熟的父母划分四种类型:

    情绪型父母

    他们的情绪有着可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他们不停地抱怨和发泄,要求家里每个人都要安慰他们。

    在这种父母看来,如果别人不能让自己利用,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以“苏大强们”为典型。

    驱动型父母

    东亚盛产这样的父母。

    他们忙于追求目标,凡事力求完美,常常把自己的成就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试图控制孩子的一切,不能接受孩子辜负自己的期望。

    消极型父母

    他们比其他类型父母危害要小一些,但他们会逃避教养的责任和义务,甚至会对孩子受到虐待视而不见,留给孩子自己解决。

    在遭遇压力时,这类父母可能会抛弃孩子离家出走。最近,那个弃生孩的孩子不顾,卷走30万房款的“爸爸”就是这类的典型。

    拒绝型父母

    他们是最没有同理心的不成熟父母。他们从来不愿意和孩子建立情感互动,也许单纯觉得浪费时间。他们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类家庭的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看成父母的困扰。

    父母不成熟的结果却要孩子来背

    尽管风格各异,不成熟的父母的相似度更高: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情绪不敏感;缺乏同理心,难以沟通;试图操控别人来安慰自己。

    所以,他们的孩子,很难从他们那里获得成长必须的亲密感、安全感,常常觉得自己被忽视、被拒绝,甚至被抛弃。

    他们通常用会这两种方式应对父母的情感剥夺:

    外物掌控者,向外发泄冲动

    自我掌控者,把一切都指向自己

    前一种情况中,孩子会用冲动的方式把痛苦发泄出来。比如,逃学、打架、故意捣乱等。表面看起来是行为问题,其实是情绪出了问题。

    有的发泄是为了通过制造麻烦来吸引注意力。捣乱行为的背后,是孩子希望被关注的渴望。

    有的发泄是为了中止痛苦,上面弑母案中的孩子,就属于这一类型。

    而在后一种情况中,孩子凡事都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出现问题,就觉得是自己的错,这类孩子高度敏感又过于压抑。

    深陷痛苦,却又无法向别人求助,只因他们一直活在责怪自己的羞愧感中。

    无奈之下的孩子,常常还会通过这两种方式抚慰、“治愈”自己:

    治愈型幻想

    角色型自我

    治愈型幻想模式中,孩子在遭受父母的伤害时,总会幻想,有一天自己的愿望一定都能实现,得到让自己舒服的一切,包括迫切想要但一直没有的爱。

    他们的脑海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美好的画面:长大后会遇到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长大后我会变得像超人一样强大,无所不能。

    有些孩子总爱扮演一些角色来适应和满足父母。比如,父母有时情绪出了问题,他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担负起照顾者的角色,去倾听和安慰父母,以换得他们的关注。

    但不管哪一种模式,都是治标不治本,可以暂时帮孩子应对一些麻烦,但却不能真正地改变现状,也不能让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

    等他们长大以后,也许生活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孤独感会一生如影随形。

    他们没有办法和他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甚至包括自己的孩子。他们很有可能也会成为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将消极影响继续传递下去。

    然后,伤害绵延不绝。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幸福与否,都能从亲子关系中发现端倪、找到原因。

    所以,我们一直坚信,亲子关系是养育的根本。孩子只有拥有父母的情感靠山,才能无畏、坚定地向前走,追求自由和幸福。

    去年三八节,幼儿园组织感恩妈妈的主题活动,小川和爸爸为我朗诵了一首8岁孩子写的小诗——《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我听得暖心无比,热泪盈眶。我当时想,哪里是你的运气好,明明是我的幸运,拥有与你成为母子的机会。

    只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肯定有很多不成熟、不到位的地方,还得请你多多包涵。

    不过,请你放心,我们会努力走好这一场修行,不辜负你当初奔赴我们而来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弑母案件!恶化的亲子关系背后,总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pbvqtx.html